推展死亡教育 臺灣「死亡咖啡館」活動今天起跑
臺灣第一場「死亡咖啡館」活動將於24日(五)下午正式在台中起跑。數十位民眾聚在咖啡廳內,一起喝著咖啡,吃著甜點,用輕鬆自在的態度聊生死。主辦單位指出,該活動由英國發起,目前全世界已舉辦1214場,臺灣是第25個接力舉辦的地區。而第一場活動消息一出,5天內即報名額滿,不少民眾希望下一場能選在周休二日以便參加。
國人向來忌諱死亡議題,很多人及家庭都盡量避談跟死亡有關的事,但生死本是自然循環之道,所有人都無可避免,越是禁忌或迴避,一旦面臨反倒更添悲傷和無措。為正向推展死亡教育,向來致力提升國內殯葬文化的「臺灣殯葬資訊網」,決定呼應英國「死亡咖啡館」活動,接力於臺灣舉辦。
臺灣殯葬資訊網指出,一開始計劃舉辦這個活動時,也很擔心國人禁忌談死,沒想到活動消息一出,民眾報名出乎意料踴躍。第一場活動報名限25人,5天內即額滿,部分民眾因活動時間非周休二日無法參加,紛紛希望下一場能安排在假日,另外也有住在南部的民眾詢問是否會在南部舉辦。
主辦單位說,新北市金寶山慈善事業基金會於此活動籌措時,即立刻同意全力贊助,並希望明年在台北每月舉辦一場,共十二場。期盼透過Death Café Taiwan能使社會大眾正念面對生死,提升生命的尊嚴。
一位報名此活動的民眾表示,會報名這個活動,主要是自己曾有連續喪親經驗,那種悲痛無法言喻,也無人可談,我們的家庭和週遭環境,無人願意談死亡這件事,但事實上,沒有人能夠避免。這個活動提供一個可以輕鬆、自在談生說死的機會,真的很棒,所以一知道趕快報名參加。
另一位報名者則說,她是醫護人員,雖然工作難免接觸死亡,但能這樣暢談死亡的機會還真不多,醫護人員一直被教導要「救活」病人,但生命不免有終結的時刻,如何坦然接受死亡、面對死亡,真是一件很重要的課題。
主辦單位說,雖然名為「死亡咖啡館」,但其實活動並不侷限於特定場合,可以是某人的住家、咖啡廳、茶館、餐廳、辦公室…等等。除了死亡的議題,也可以討論較輕鬆的話題,分享美食,因為透過美食分享,可以增進人們之間的溝通。
至於活動內容都討論些什麼,主辦單位指出,議題其實很廣泛,包括:一般對死亡的禁忌與恐懼、第一次想到死亡是什麼時候、國內家庭及學校的死亡教育問題、死亡對我們的衝擊與震撼、面對死亡的經驗、當死亡靠近時─臨終關懷與問題、身後事的面對和處理、如何走出喪親悲傷、為死亡做好準備、可不可以預約喪禮、死後的世界─你相信死後有靈魂嗎、當毛孩寶貝(飼養寵物)離開我們時……,以及如何活在當下等等,參加者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看法,不會有制式的答案或標準內容。
「死亡咖啡館」活動起源介紹
「死亡咖啡館」活動起源於2010年11月,活動發起人Jon Underwood因十分關注生死議題,某天在翻閱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 newspaper)時,閱讀到一篇由Bernard Crettaz所撰寫,有關人們對死亡態度的相關報導後,啟發了他邀請親友共同探討死亡的理念,之後,「死亡咖啡館」的舉辦構想便由此誕生。
Jon Underwood的第一場「死亡咖啡館」,是在2011年9月,於他自己的家裡舉辦的。他邀請了幾位親朋好友,以輕鬆、自然的方式聚在一起聊生死,成員們毫無禁忌,沒有避諱,用一種健康、正面的態度談論有關生命和死亡的話題。同樣參與活動時任心理治療師的Jon Underwood的媽媽Sue Barsky Reid,在參與活動後啟發了自我對死亡的更深層想法,自此給予Jon Underwood更多、更具體的建議,這樣的理念便開始獲得各地人們的響應與發揚。
截至目前為止,「死亡咖啡館」已經舉辦或即將舉辦的國家包括有澳大利亞、奧地利、加拿大、丹麥、法國、德國、希臘、香港、愛爾蘭、意大利、韓國、荷蘭、紐西蘭、挪威、波蘭、新加坡、瑞典、英國、美國及臺灣共1214場。
依Jon Underwood的理念,「死亡咖啡館」的舉辦,參加者只要對死亡議題有興趣、不避諱即可參加。只要有關死亡議題即可,沒有特別限制。多久辦一次死亡咖啡館,答案是沒有一定的,只要覺得時間對了,就可以舉辦。至於活動時間,通常大約兩小時,過程要輕鬆、愉悅。舉辦「死亡咖啡館」活動,選擇一個輕鬆、舒服的場所。
《臺灣殯葬資訊網》10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