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救到底 」迷思 安寧療護學習讓末期病人「好走 」!
在傳統孝道觀念之下,許多子女在面臨長輩瀕臨死亡之際,總會要求醫師繼續急救,壓胸造成的肋骨斷裂,電擊後胸口的灼傷,以致許多老年人在痛苦中死亡。臺南市奇美醫學中心表示,對於生命末期病患,家屬應該學習如何讓病人「好走」。
奇美醫學中心指出,安寧療護發展在臺灣已20多年,從安寧病房設置到安寧緩和條例陸續修法及八大非癌症疾病的納入,希望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生理、心理等痛苦,維護生命的尊嚴及活著的品質。
奇美醫學中心說,安寧療護不應僅限於安寧病房,加護病房也應如此。醫療科技再發達,醫療仍有極限之處,在用盡各種治療方式後,病人似乎仍回天乏術時,如何讓病人「好走」是家屬與醫護人員的課題。
當醫師向家屬解釋病情時,許多家屬第一反應通常是「救到底」,如果呼吸衰竭,則放置氣管內管,若心跳、血壓不穩定就使用升壓劑、強心劑,甚至在生命已接近終點時,使用電擊、壓胸等措施,讓臨終病人受盡折磨,家屬也感不捨。
當病人臨終時,醫護人員可以引導家屬向病人道愛、道謝、道歉、道別等四道人生。在遺體護理時,拔除病人身上管路,邀請家屬一同為病人淨身,更換病人喜愛的衣褲,讓家屬在協助病人身體舒適的過程中,撫慰哀傷及不捨的心。也讓每一個走到人生盡頭的病人都能面容安祥、無罣無礙無痛,在家屬的道別聲中辭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