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行綠色殯葬已經10年,臺北市是最早配合政策的都市,10年來,包括海葬、樹葬、花葬等自然葬人數已有5千多人,並且仍在迅速擴大增加中。臺北市殯葬處長吳坤宏推估,5年後臺北市公立塔位將會飽和,盼大家響應留給子孫乾淨空間的環保自然葬。
據了解,民國91年通過的《殯葬管理條例》中,提出了現代環保自然葬觀念,政府並從92年開始,在各縣市積極推動自然葬作法,鼓勵墓地更新,獎勵公墓設置樹灑葬區,宣導海葬、樹葬及骨灰植存觀念,鼓勵民眾身後不占空間,不留記號,還給子孫乾淨的環境空間。
其中,臺北市對環保自然葬的政策推動最為積極,民國92年,臺北市殯葬處除在原有的富德公墓闢出樹葬區外,也與新北市、桃園縣共同辦理聯合海葬,逐步改變民眾對喪葬的觀念和做法。
不久後,臺北市富德公墓再闢設「詠愛園」樹灑葬區,今年又在陽明山公墓設置臺灣第一座花葬墓園「臻善園」花葬區,讓樹灑葬有更多元選擇。而從明年開始,北北桃聯合海葬也將原來的1年1場,增加為1年4場。目前,這是臺灣唯一的政府公辦海葬活動。
多年的努力推廣與宣傳,臺北市從92年迄今,有4835位先行者選擇樹葬,海葬有277位。無論海葬或樹葬人數,今年選擇人數都較98年多了1倍。而1個月前才啟用的陽明山「臻善園」花葬區,累積人數也從當天的24人,增至82人。
臺灣綠色殯葬10年,雖然臺北市有很顯著的成績,但是與傳統火化進塔或土葬的比例仍低。臺中地區因設施環境粗糙等因素,選擇人數有限。南部地區則因政府殯葬人員缺乏觀念,民眾更顯興趣缺缺,臺灣推動自然葬綠色殯葬仍有漫長路途要走。
發布日期:10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