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網路資訊時代,網友有朝一日離開人世,他們儲存的檔案、資料該怎麼處理?他們的家人該如何進入那些加密的私人帳戶?日本一家禮儀公司日前與電腦廠商簽約合作,協助家屬取得已故親人的電腦資料。此舉雖是一項對家屬的體貼服務,但也引來許多道德上的爭議。
據大陸《雷峰網》報導,高度老年化社會的日本,老年人口仍多在使用電腦與網路。一旦這些老人過世,他們電腦中儲存的資料該怎麼處理?各種加密的電腦私人帳戶可以強勢解碼進入讀取嗎?
這些過世者的私人網路資訊被稱為「電子遺物」(Digital Ihin),家人有許多原因要進入讀取資料,包括尋找珍貴私人照片,或是取消付款服務等。從法律而言,家人是繼承人,確實有權處理這些「電子遺物」。
《雷峰網》報導,日本大阪最大的殯儀館「公益社」(Koekisha)日前就與日本個人電腦服務商簽約合作,為逝者家屬提供電腦設備解密和資料提取服務,每次收費2萬日圓(約台幣6150元)。
自己儲存的資料完全暴露在父母、配偶或孩子面前,許多人可能覺得不舒服,也有人認為人都死了,就不在乎這些,不想為自己奇怪的僻好辯解。許多網友對這樣的情形,也提出各種看法。
有網友認為他們不應該這麼做,難道死人就沒有人權嗎?也人說,「其實,無知才是幸福,他們會後悔看我的電腦的。」更有人說,他會用最後一口氣,在硬碟上鑽一個洞。
顯然,許多網友們都不想讓自己儲存的資料,死後被家人看光光。那麼電腦專家就建議,把檔案儲存在自毀格式裡,一定的時間沒有開啟,電腦就自動銷毀儲存的所有檔案。
《臺灣殯葬資訊網》10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