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生命體驗種子師資培訓班」10日進行「死亡體驗」課程,突破一般穿壽衣、躺棺木課程,讓參加學員運用扮演、參與和模擬實境方式,深度體驗「死亡」可能的情狀、死後的處理流程、告別奠禮、發引、安葬過程,另外也首度嘗試以冥想體驗方式,引導學員用想像「經歷」瀕死體驗者曾經歷的可能死亡歷程,學員在課後一一分享這次不同的生死體驗,都表示的確有很不一樣的「臨場」感受。
本次「生命體驗種子師資培訓班」由南華大學生死學系主辦、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及自然生命關懷服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協辦,負責籌畫課程的生死學系助理教授洪筱蘋表示,這是南華首次舉辦為期10天、有初階和進階課程的種子教師培訓課程,主要目的是培訓更多生死教育種子師資,有效推廣生死教育。
洪筱蘋說,這一系列課程邀請生死學系具有豐富實務生死教育經驗的郭慧娟老師規劃,由淺到深,偏重實用生死學,更具宏觀及綜觀視野,期待學員們能有不同的生死觀念養成和實務學習。初階課程有:從死亡咖啡館輕鬆談生死說起、認識善終、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殯葬自主與身後事、談遺囑與繼承、認識失落與喪親悲傷;進階課程則包含:臨終關懷與陪伴之實務與技巧、死亡體驗課程、失親悲傷的關懷與陪伴技巧、圓夢GOGOGO、生命分享會、生命感恩會及「圓滿人生行動計劃」課程等。
規劃課程的郭慧娟老師說,10日進行的「死亡體驗」課程,有別於一般穿壽衣、躺棺木的死亡體驗,有二個不同的死亡體驗課程。第一個死亡體驗部分,安排以動態、擬真、結合角色扮演與參與式的體驗,並設計6種死亡情境,包含:在餐桌噎到、在辦公室猝死、上樓梯心肌梗塞、在車禍現場、在病床上、在浴室死亡等,除了「亡者」角色外,其餘成員要實境扮演抬屍、入殮之殯葬人員、介紹「亡者」生平事略的奠禮司儀、讀哀章的至親親人,及扮演全體親友一起觀看墓碑及墓誌銘。
第二個死亡體驗部分,希望參與學員能對生命和死亡有更深層的領悟,因此以冥想方式引導學員體驗「瀕死經驗」,「經歷」自己的死亡(同樣有6個情境)、進行一生生命總回顧,靈魂脫體、被光包圍、穿過生命時光隧道、遇到靈魂使者,來到靈魂殿堂,接下來靈魂使者詢問3個問題,用意念分別回答後,靈魂使者告知未完成生命功課,必須返回人世間,再由生命時光隧道倒回原來死亡場景,回到原來生命狀況;完成「死亡」體驗後的學員接著進行「未來生命藍圖」書寫,並進行分享與交流。
負責執行此活動專案課程的李姿政小姐說,這些「死亡」情境事前準備工作相當繁瑣,首先是要布置6個死亡現場;接著要有入殮場所,準備推車、棺木;布置告別奠禮,司儀及讀哀章親人安排;以及下葬後的墳墓、墓碑及墓誌銘;至於瀕死經驗則要營造冥想、引導的音樂、空間和氛圍。但看到學員們專注投入、並完全體驗「死亡」情境和死後處理流程,從中獲得不同生死感受,感覺這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一位體驗車禍死亡的學員說,抽到車禍死亡的確有不甘心、「為什麼是我?」的不平心理感受,當自己躺在地上,被車子壓到身上,想到家人親人該有多不捨,心理情緒震盪,但一路親人和殯葬業者為他溫柔、尊重地抬屍、穿衣、入殮、瞻仰儀容時「親友」或撫摸、或獻花、每人都說道別、道謝、一路好走等祝福的話,再加上靜靜躺在漆黑棺木中,聽著司儀介紹自己親手寫的生平事略,至親親人念著自己事前寫的哀章,再最後一起和親友觀看自己的墓碑及墓誌銘,心情逐漸平靜,感覺好像有被尊重、心靈撫慰之效,這次的「死亡體驗」的確讓他有不同的生死體驗的起伏感受。
一位體驗瀕死經驗的學員分享道,自己跟著老師的冥想引導,感覺靈魂往上空飄浮、感受到溫暖白光的包圍,再穿越生命隊道,遇到靈魂使者,來到靈魂殿堂,冥想過程都可以想像,但靈魂使者問的3個問題,卻讓我陷入深思。第1個問題:你這一生汲汲營營追求的是什麼?你達到目的了嗎?你覺得生命有意義嗎?第2個問題:請你想想你有放不下的人嗎?第3個問題:你這一生對社會、家庭有什麼貢獻?
一位體驗過死亡實境體驗和瀕死經驗的學員跟大家分享,「經歷」死亡後,感覺更深刻地體悟人要活在當下,未來一定會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享受並感恩親人對自己的愛,也要更愛家人。
《臺灣殯葬資訊網》10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