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民政司17日下午,邀請本網站總編輯兼任主筆郭慧娟老師與花甲男孩原著作者楊富閔先生,在內政部行政大樓18樓會議室舉辦「從花甲男孩看喪禮文化與性平觀念」座談會,共吸引來自北部地區近2百名民眾及公務人員報名參加。
座談會從「花甲男孩轉大人」最後一集男主角花甲(盧廣仲飾)念讀哀章7分鐘影片開場,花甲讀哀章蘊含真摯的親情,令觀眾深受感動,也在最後將整部劇失序的家族倫理關係一塊塊黏合起來。
花甲原著作者楊富閔說,自己從小愛看喪禮,無膽又愛看,只覺熱鬧,生長在台南大內鄉下的他,小時候經常將村鄰裡哪一家有人過世、辦喪事等訊息告訴行動不是很方便的阿嬤,因此訓練他觀察、認識死亡及描述喪禮的經驗。他說,戲中的某些情節和故事,是他生長和經歷的綜合生命體驗。
長期致力喪葬禮儀及喪禮性平研究的本網站主筆郭慧娟老師表示,花甲一劇的故事情節,無論從花甲阿嬤留一口氣回家、死而復生、子孫哭路頭、四叔和花甲為了延壽開車報喪、花甲念讀哀章站立的位置、大家猜測阿嬤可能牽掛著什麼事而掛礙不走原因,以及一整個家族為了阿嬤的財產、兄弟姊妹間親情關係的衝突和矛盾等,都引起觀眾諸多討論。
郭慧娟指出,劇中阿嬤沒有預立遺囑,對於身後事也如傳統長輩未做交代,整個家族歷經阿嬤彌留再復活,從爭吵、謾罵、磨合、親情淬煉,雖然最終領悟家族團結協商,為阿嬤舉辦圓滿告別式,但卻也提醒大家,生前預立遺囑的重要性;預立遺囑內容可包含財產分配與處理、臨終醫療交代、身後事的主張、以及內心的話或想交代的事等。
座談會中亦談到傳統喪禮的儀節及喪禮中的刻板角色,例如:是否女性才要哭路頭?紅閣桌頂無祀姑婆?兒子或長孫才能讀哀章?喪禮一定要男性主持儀式?捧斗、背神主牌、撐傘、持幡、執杖、封釘等,隨著時代變遷,是否應破除對女性的治喪限制?
對此,郭慧娟表示,隨著時代變遷,有些民眾或禮儀從業人員,已開始有不同的治喪思維和做法,上述這些禮俗儀節,每個家庭都可以視情況予以自由協商、並分派治喪任務,無論男性或女性,都應尊重其治喪權益,尤其別忽略亡者是喪禮的第一主角,尊重其生前遺願和囑咐,才能真正做到生死兩安、圓滿每一場喪禮。
《臺灣殯葬資訊網》10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