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政府民政局12月1日舉辦106年度殯葬服務業評鑑表揚暨推廣喪葬禮儀新觀念講習會,上午邀請本網站總編輯郭慧娟老師主講「喪禮中的性別平等與多元尊重」議題,並突破公部門以往講習方式,透過較輕鬆活潑的桌遊方式,引導出席的200位成員思考傳統喪禮部份儀節的需求演變,業界從業人員踴躍分享討論,反應十分熱絡。
郭慧娟老師於講習會中指出,傳統喪禮因以父系血緣為中心,男性為主要祭祀傳承者,因此許多儀節規劃和設計,是以「兒子」和「孫子」為主體,呈現男尊女卑的現象。但隨著時代的推移、社會的變遷,家庭結構已大不同,很多做法顯然已與社會現況脫節,值得我們重新省思。
以傳統民間的喪禮習俗為例,寧可讓與亡者關係較遠的男性親屬捧神主牌位,反而與亡者較親近的女兒、孫女、媳婦得不到適當的位置;又例如訃聞稱謂,夫歿,妻自稱未亡人,表現出傳統習俗中對女性的貶抑態度。此外,還有因為性別刻板印象,而分派男、女不同的任務,例如女性擔任拜飯、整禮亡者儀容的工作,而男性則是負責點主、封釘、捧牌位的角色。
郭慧娟老師指出,傳統喪禮多以男性為主事者,喪禮過程大多儀節也都由男性擔任主奠或主要執儀者,例如封釘儀式、執孝杖、男性發訃、捧斗、咬子孫釘、背神主牌、返主、持招魂幡(幢幡)、讀哀章等,在講求人權平等的現今,男女兩性的治喪權益應該平等,不要再侷限只能由男性或男丁擔任,而剝奪女兒或孫女等女性家人參與喪禮的機會與權利。
除了治喪過程角色的不平等外,某些禮俗的限制也常被質疑,例如:未婚或離婚女性不得入祖先牌位及家祠、夫妻不得相送、白髮人不能送黑髮人等,在講習會中,參加成員們也透過桌遊活動熱烈討論與分享。許多參加業界朋友都表示這些禮俗的確應隨時代改變而調整作法,才能減少遺憾,並且達到生死兩安。
郭慧娟強調,現代禮儀服務人員應在喪禮中扮演喪俗觀念引導和教育的角色,喪家十分需要禮儀服務人員專業且適度的禮俗建議與規劃。禮儀服務人員應充分向家屬解釋傳統喪禮意義和隨著時代變遷後宜適度調整的必要性,並依照每個家庭不同需要進行喪禮流程的規劃,才能真正圓滿每一場喪禮。
《臺灣殯葬資訊網》106/12/02
透過桌遊省思討論喪禮儀節演變
郭慧娟老師設計「穿越時空」桌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