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逝的臺灣原住民傳統喪禮,在許多有心人士的努力下,今天在花蓮縣壽豐鄉重現,並完成葬後的「吃魚」祭儀,讓一名部落頭目過世後,他的靈魂得與祖靈連結,回到祖靈的國度,也為原住民傳統喪禮的延續,留住一絲希望!
臺灣原住民的傳統喪禮在外來宗教與文化的衝擊下,幾已消失殆盡。目前僅在花蓮縣吉安鄉、壽豐鄉等少數幾個阿美族部落,偶有喪家延請部落祭師,以傳統原住民喪禮儀式,加在教會儀式或佛道教儀式之間,讓幾乎已消逝的原住民傳統喪禮儀式,得以殘喘留存。
面對原住民傳統喪禮的消逝,東華大學原民學院副教授巴奈母路(Panay Mulu)與《臺灣殯葬資訊網》都深感惋惜,除竭力記錄來保留原住民傳統喪葬儀式外,並與花蓮市松成號禮儀公司共同努力,主動向原住民喪家說明原住民傳統喪禮的內涵與意義,建議在原有教會儀式或佛道教儀式之外,增加原住民的傳統喪禮儀式。
日前,松成號承辦壽豐鄉部落頭目林一郎的喪禮,在禮儀師魏婉婷的說明後,家屬接受建議,在原有的佛道教儀式之外,兼採行阿美族的傳統喪禮儀式,並延請阿美族里漏部落僅存的5位女祭師(Sikawasay)主持阿美族喪禮儀式。這是臺灣原住民喪禮被外來喪禮文化取代後,首次以主動提議方式,讓原住民喪家採行屬於自己部落的原住民喪禮。
依阿美族傳統喪禮儀式,女祭司們於昨天出殯前舉行「喚靈」(mi-raber)與「入殮」(mi-cekur)儀式,並於今天葬後舉行「殺豬」與「吃魚」儀式,透過女祭司們的呼喚和溝通,先洗淨亡者的靈魂,再呼喚祖靈,讓祖靈帶領亡靈回到祖靈的國度,完成原住民在生命結束後,回歸祖靈的傳統靈觀,以安頓歿者及生者心靈。
除了女祭司們的各項祭儀外,這場喪禮也加入多項原住民元素,包括以阿美族服飾及傳統祭壺、背袋入殮。告別式場添加代表母親的太陽圖騰,選用阿美族織布的檯布,播放阿美族音樂,讓告別式充滿阿美族的特有群族識別。
對於這場不一樣的原住民傳統喪禮,一名住在臺東的喪家親友表示,他也是阿美族人,但已經好幾十年沒有看過部落的傳統喪禮,他很感動。另一名在臺北工作的年輕親友也相當認同原民文化透過各種形式來被保留,他表示,未來若有族人過世,他會鼓勵家屬採用傳統儀式。他認為,這才是屬於原民的生命禮儀文化。
《臺灣殯葬資訊網》10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