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維吉尼亞州的阿靈頓公墓,是美國戰死軍人的英靈長眠之地,隨著每年戰死入葬往生者的持續增加,如今的阿靈頓公墓也面臨過滿危機,是否提高軍人入葬門檻的爭議近來再度引發美國各界人士激辯。
據《紐約時報》報導,阿靈頓公墓,總計有42萬人埋葬於此,空間不足的壓力已是長年頭痛的問題。不只需要在同一塊墓地向下深挖,將逝者與其親屬分層埋葬,就連墓園的圍牆上,也成為了選擇火葬者的納骨塔。另外,每年新埋葬7,000人,也使得公墓即使開放使用外緣空地,也會在25年內全部佔滿。
為了解決墓地漸滿的問題,負責管理公墓的美國陸軍部表示,正嚴正考慮將大幅提高入葬阿靈頓的標準,僅開放戰死,以及授勳美國最高軍事榮銜「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者,在此永眠。目前軍方正為此調查民意,並希望在今年秋天能夠正式提出議案。
然而此舉,卻引發來自軍人的反對聲浪。擁有170萬退休老兵成員的「海外作戰退伍軍人協會」(VFW),其副理事長托爾斯(John Towles)便認為,軍方的提案無異於「食言」。 根據現行規定,阿靈頓公墓對服役屆滿退休的老兵、戰爭中受傷,或者獲得「榮譽勳章」3項類別中任一者、戰俘、執行任務時死亡的軍人、少數任職政府高官的市民,以及其親屬都符合規定。而陸軍提議的入葬資格,對於許多正在服役或是退休軍人而言,等同於將他們拒於園外,為國奮鬥半輩子,等待的身後榮光也將化為烏有。
不只如此,若要完全符合「戰死、『榮譽勳章』授勳者」的資格,公墓內許多已入葬的往生者,例如曾短暫服役美國陸軍、成功開發口服小兒麻痺疫苗(polio vaccine)的阿爾伯特.沙賓(Albert Sabin)、曾在南北戰爭中負傷的陸軍中尉、後來成為美國前最高法院大法官小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 Oliver Wendell Holmes Jr.),這些被視為國家英雄的偉人都將不符合資格。
托爾斯也表示,阿靈頓並不是美國唯一一個公墓(目前美國共有135個由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管理的公墓),大可「另建新墓園」,以解決公墓過滿的問題。 然而,軍方對此表示,若新建墓園,將意味著阿靈頓公墓不再有新入葬的往生者,亦將面臨公墓轉型成紀念博物館等討論。
要如何在往例與未來的入葬標準取得平衡、如何衡量一個國家英雄的忠烈事蹟,並取得大眾共識,已成為阿靈頓公墓不得不面對的難題。而美國目前仍在交戰的阿富汗戰爭中,據美國《NBC》2017年的數據,已造成至少2,400名美軍戰死,戰事不止下,漸滿的阿靈頓公墓,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面臨此難題的墓園。
《臺灣殯葬資訊網》107/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