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安寧緩和醫療亞洲第一,但是相較於成人,兒童部分安寧緩和醫療較少被碰觸和討論。怎麼跟生命末期的孩子談死亡?如何讓病童微笑離世?一項有關兒童緩和醫療講座日前在臺北及高雄舉行,為臺灣兒童緩和安寧醫療的現況與困境進行探討。
據衛福部統計,臺灣每年有超過25萬名兒童住院,更有1500名以上病童過世。其中大多數都是在加護病房斷氣,而不是在安寧病房內,在親人陪伴下安心、平靜離去。這項由「紅鼻子醫生協會」主辦的講座,就是希望把歡笑送進病房,讓孩子開心地走完生命最後一里路。
推動兒童友善醫療多年的臺大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說,臺灣安寧緩和醫療全球排名第六,有一半癌末患者接受安寧療護,但是在兒童部分,經常是關懷到家長,孩子反而被忘了。許多家長在得知孩子只剩短時間的生命後,就不知道孩子還活著時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要怎麼跟孩子談死亡。
呂立主任說,有別於成人緩和安寧醫療,兒童緩和安寧醫療是完全不同領域的課題。對於末期病童,學習和遊玩仍是認識世界的兩大重心,若要做好兒童醫療、特別是兒童安寧,更需要跨教育、發展心理、藝術治療等更多元的專業協助。
擔任急診護理師的道瑋媽媽說,有些家長對疾病認識不夠,花很多時間在治療而不肯放棄。其實孩子需要建立自我價值感,有品質地過完剩下的生命。
法國微笑醫生協會的創辦人Caroline指出,小丑醫生的使命就是把專業的小丑表演帶進兒童醫療體系,陪伴孩童渡過令人煎熬的治療時光,同時也希望能夠爲病童家屬以及相關醫護人員在冷冰冰的醫院氛圍中,注入溫暖歡樂的氣息。
臺灣紅鼻子醫生協會理事長馬照琪說,在專業的培訓下,紅鼻子醫生雖然不是真正的醫生,卻能開立「微笑」處方,幫助孩童舒緩情緒,提振孩子的精神,勇敢面對治療。
《臺灣殯葬資訊網》10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