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數位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擁有許多網路帳號、雲端檔案、照片硬碟,甚至是虛擬貨幣、網路銀行。這些屬於絕對私人的「數位財產」,一旦擁有者身故之後,就變成「數位遺產」。這些「數位遺產」如何處理?近期日本就有一部以數位遺產為題材的推理劇《dele刪除人生》,引爆這個議題的熱烈討論。
「即使你已死去,你的手機和電腦依然活著。」日劇《dele 刪除人生》以一句發人省思的Slogan,揭開一篇篇數位遺產所隱藏的祕密。劇中,名為「dele.LIFE」的公司業務是專門協助委託人,在死後的一定時間(36、48 小時)內,刪除包含手機、電腦在內的數位裝置裡那些「不想被人看見」的資料。
手機、電腦、網路和雲端,承載了個人無數的資訊,儼然就是第二個生命,導致就算本人死亡,該人的「生命」仍繼續留在數位世界中。戲劇中,數位遺產引發許多故事,而在真實世界中,數位遺產也確實出現一些法律與繼承問題。
日媒《現代商業》就曾報導,一名年約 40多歲的日本男性,某天從警方那裡接獲以20年沒有聯絡的弟弟死亡通知,並要求處理其遺物。後來哥哥從弟弟遺留的手機和電腦,獲悉弟弟網路銀行內有一筆800萬日元的存款,最後透過手機內的通訊資料,才順利完成辦理喪禮和繼承
在劇中,「dele.LIFE」公司的業務是協助委託人刪除數位裝置裡,那些「死後不想被人看見」的檔案,舉例來說具有紛爭的影片、數據,甚至影響家庭和睦的外遇照片等。事實上,隨著手機的普及、網路的盛行和鎖定功能的強化,日本越來越多公司開始提供類似 dele.LIFE 的數位遺物處理服務。
據《日經 X Tech》報導,原先從事資料修復作業的日本公司 LxxE,於 2015 年 5 月起首推數位遺物處理服務。業務內容包括解鎖亡者手機或電腦,並按照委託人的要求,取出裝置內的照片、通訊錄,或是消除社群帳戶、儲存資料等。
面對充滿帳號、密碼的數位時代,每個人似乎隨時都需要準備好「數位遺產」清單,否則,日後就需要委託數位遺產處理公司來幫忙了!
《臺灣殯葬資訊網》10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