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者死後一直無人發現,發現也無人認領,這情況已不只發生在日本。據香港媒體《CUP》引述《德國之聲》報道,德國「孤獨死」個案愈來愈多,只能靠宗教慈善組織或地方政府,令死者可以入土為安,才能得到最後一點尊嚴。
報導指出,在德國,愈來愈多公共衛生葬禮(public health funerals)(類似臺灣的無名屍或有明無主屍體的葬禮)。最近,在德國魯爾區(Ruhr)蓋爾森基興(Gelsenkirchen)一間公寓中,46 歲男子死後超過 8 個月才被發現。基督新教牧師 Zuzanna Hanussek 談及時,直言:「我感到震驚的是,鄰居沒有注意到任何事情,即使注意到,仍無動於衷。」
Hanussek 只知這名「孤獨死」男子的名字及地址,找不到其親友,甚至鄰居都不能或不願意提供進一步資料。Hanussek 惟有與天主教神父一起為他舉行葬禮,給逝者一個有尊嚴的最後告別。在沒有親屬負擔的情況下,公共秩序委員會市政辦公室支付了喪葬費。
殯儀業組織 Federal Association of German Undertakers 秘書長 Stephan Neuser 說:「德國愈來愈多公共衛生葬禮,特別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區。」
對於德國何以出現如此多孤獨死個案?Stephan Neuser 分析:「德國人的壽命比以前更長,而且他們死後,往往是獨自一人。」更指自 2004 年德國公共醫療保險公司停止承保喪葬事宜以來,市民對葬禮的財務憂慮更大。
在聯邦州監管下,德國民眾的近親有責任支付死者葬禮費用。但親人為了不付這筆喪葬費,許多人選擇拒絕認屍,讓死者以公共衛生葬禮(無主屍體)方式處理。
為減少德國孤獨死案件,許多慈善單位發起「鄰居互助」計畫,透過社工不定期的家訪,再把鄰居們聚在一起,而達到彼此建立關係,互相關照的睦鄰關係。
《臺灣殯葬資訊網》10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