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近日在10天內,接連發生3宗自殺悲劇,都是槍擊案的倖存者或遇難者家屬,引來民眾關注槍擊案的後續問題。專家指出,槍擊案倖存者中,高達近3成會出現心理創傷問題。民眾希望政府採取行動,防止悲劇陰霾持續下去。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馬喬利史東曼道格拉斯高中(Marjory Stoneman Douglas High School)去年2月14日發生瘋狂槍擊案,19歲青年克魯茲(Nikolas Cruz)持槍掃射,造成17名師生死亡的悲劇。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當時就讀該校,擔任啦啦隊長的女學生艾洛(Sydney Aiello)逃過一劫,但是她的好友波拉克(Meadow Pollack)不幸罹難。艾洛在槍擊案發生後,感覺自己有深深的罪惡感,雖然畢業後升大學就讀,仍擺脫不去槍擊的心理陰霾,上周日(17日)舉槍自盡。
報導說,艾洛的告別式22日舉行,翌日,又有一名倖存的男學生在家中用手槍自殺。不過,警方沒有公布他的身分。
另外,25日美國康乃狄克州一名49歲的男子里奇曼(Jeremy Richman)被發現陳屍在辦公室,初步研判也是自殺。里奇曼的6歲愛女於2012年的桑迪胡克小學(Sandy Hook Elementary School)的校園槍擊案中喪生,當時有20名兒童及6名教職員喪生。里奇曼在槍擊案發生後,用女兒的名字成立基金會,宗旨就是防止類似案件的發生。里奇曼說,女兒的逝去,讓他「無止境地心碎。」
專家指出,這些自殺案件並非個案。1999年哥倫拜恩高中(Columbine High School)槍擊案部分倖存者及死傷者家屬亦曾自殺。這些悲劇反映槍擊案造成的創傷可能非常深遠。
關注校園暴力事件的兒科醫生舍恩菲爾德(David Schonfeld)指出,對於失去親友的罹難者家屬及倖存者來說,因無能為力而感到內疚是非常普遍,他們的悲傷會持續多年,久久不能磨滅。
他說,悲傷和創傷都可能是長期的,有時候,第二年可能比第一年更難捱。因為親人以至外界通常會在第一年提供不少支持。但隨住時間漸過,這些關懷可能會愈來愈少,甚至與期望有落差,以至他們更難以應對。
《臺灣殯葬資訊網》10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