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探討臺灣善終議題的紀錄片《一念》,將於4月12日上映。影片透過對兩名病患的紀錄,探討「無效醫療」與「生死權」之間的矛盾與對立,也留給觀眾反思醫療、法律、家庭價值的生命課題。
《一念》深入醫病現場,記錄一位致力於「安寧療護/無效醫療」推廣的吳育政醫師、一位面臨抉擇重症母親生死去留的兒子以及全身癱瘓多年卻意識清晰的青年,對於活著和死去,不同處境有不同立場,內心總是上演理性和感情的拉鋸。
曾執導電影《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探討大體捐贈過程的導演陳志漢,他與團隊自籌資金,深入拍攝不易的醫院,突破病人與家屬的心房,耗時3年完成《一念》,記錄2段生命末期的病患,與醫師、家屬共同面臨生死抉擇的故事。
陳志漢坦言,拍攝《一念》初期,記錄病人的一切讓他有種在對方「傷口上撒鹽」的無力感,這種愧疚一度讓他萌生放棄念頭,「本來有想過要不要拍下去,後來自己念頭一轉,如果這些病人的案例可以讓更多觀眾看到,用生命故事當作借鏡,或許就可以避免更多遺憾發生。」
臺灣目前有近4000名仰賴呼吸器的病患,平均臥床2年。他們大部分沒有意識,與外界溝通的唯一管道是心電器上的波形圖。生命末期病患與醫師、家屬面臨生死的抉擇,看似獨立的故事卻各自有關聯,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面對的人生,留下或離開都在一念之間。
《一念》將於4月12日全台上映。
《臺灣殯葬資訊網》10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