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的益處:失去父母,是我們二度成長的機會
作者:珍.賽佛博士
原文作者:Jeanne Safer, Ph.D.
譯者:謝靜雯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1日 |
內容簡介
即使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改變過去我們跟他們的關係,但是我們可以自主地選擇和決定,要讓他們的哪些特質在我們身上體現出來。失去父親或母親對所有為人子女者來說,都是一項事關重大的經歷。但父母的死亡對我們的深刻影響,過去幾乎完全被忽略;針對喪親之痛的相關研究,大多侷限於「哀悼」和「失落」,而未能從中發掘正向的力量和改變的契機。
本書作者珍.賽佛博士(Jeanne Safer, Ph.D.)是資深心理治療師,在高齡母親過世後,發現自己和母親反而更加親近。她客觀地記錄母親的生命故事、深入分析母親的人格特質以及兩人的母女關係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並詳細審視母親傳承給她哪些心靈資產。她把這項體認和收穫稱為「死亡的益處」。
作者深入訪談了數十位失去父母的成年人,發現許多子女確實在父母死後得到正向的影響。當他們沒有了必須負責、可以求助或試圖反抗的對象,促使他們深入認識自己、作出改變。
中學教師貝絲.葛蘭特過去完全不須替自己安排時間,因為她得隨時待命、等候母親的召喚。母親病逝後,她卸下「母親隨身女侍」的職務,首度為自己規畫人生。
瑪姬.布朗在父親過世後引以為誡,成功戒菸,並發揮她和父親最相像的正面特質——強韌的個性和責任感——接下打理全家財務的重責。
咖啡店老闆娘潘妮.麥當諾為了和父親唱反調,在不幸福的婚姻中苦撐二十年。父親死後她才想通,過去把全副心思放在反駁父親,反而無法傾聽自己的心聲。
黛安.哥登身為專業主廚,卻從不敢在氣勢凌人、言語刻薄的母親面前做菜。母親過世後,黛安選擇讓母親強烈的保護與愛留在自己的記憶中。美好的記憶不僅可以支撐她,還能驅逐負面的回憶。
失去父母的子女,傷慟是發自內心的,但喪親可以化為主動而富有創造性的心理成長過程,而不只是被動承受的創傷。不管我們與父母關係如何,失去父母都是重大的損失。然而,死亡帶來觀看全景的寬闊視角,讓我們對過往的思索有了新的深度。子女可以從父母傳承的心靈資產中揀選正面的部分,並釋放負面的部分。逝去的父母,從現實世界移居到我們的內心世界,餘生仍與我們相隨。我們不但能修正與父母的對話,更可以彌補遺憾、向前邁進。雙親的死亡,可能會成為你這輩子最重要的成長時機,我自己也有親身經驗。
本書特色
1失去父母不只是被動承受的創傷,而可以化為主動的成長機會。
2不管父母健在或去世,現在就是耕耘死亡益處的時候。
作者簡介
珍.賽佛博士(Jeanne Safer, Ph.D.)
從事心理治療三十五年,出版過三本著作。她常應邀上電視與廣播節目,也常公開演講。作品散見於《歐:歐普拉雜誌》、《模爾雜誌》、《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現居紐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