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3月22日 民主革命先驅 宋教仁上海遇刺逝世
|
宋教仁(Sung Chiao-jen,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是中華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擔任過華興會和同盟會的主要領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唐紹儀內閣的農林部總長、也是國民黨的主要籌建人。
民國2年3月20日22時45分,時任國民黨代理理事長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老北站)遭槍擊,子彈從後背射入體內,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兇手開槍後逃逸。宋教仁疼痛難忍,趴倒在一張椅子上,用手把於右任的頭拉到胸口,喘息地說:“吾痛甚,殆將不起……”,當時在火車站送行的黃興、於右任、廖仲愷等將宋教仁送往滬寧鐵路醫院急救。
在醫院中他向於右任留下遺囑: 今以三事奉告: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及東京寄存之書籍,悉捐入南京圖書館;二、我本寒家,老母尚在,如我死後,請克強與公及諸故人為我照料;三、諸公皆當勉力進行,勿以我為念,而放棄責任心。我為調和南北事費盡心力,造謠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誤解,我受痛苦也是應當,死亦何悔? |
他並授意黃興代擬電報給袁世凱,講述自己的中彈經過和革命生涯,電報原文如下:
北京袁大總統鑑:仁本夜乘滬寧車赴京,敬謁鈞座。十時四十五分在車站突被奸人自背後施槍彈,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勢必至死。竊思仁自受教以來,即束身自愛,雖寡過之未獲,從未結怨於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毫權之見存。今國基未固,民福不增,遽爾撒手,死有餘恨。伏冀大總統開誠心、佈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臨死哀言,尚祈見納。宋教仁。哿。
手術後,情況沒有好轉,大小便中出血嚴重;21日下午,宋教仁再次被送進手術室,延至22日凌晨4時48分不治身死,終年31歲。身故後,由范鴻仙拍下宋教仁遺體的照片。
宋教仁辭世後,禮葬於上海閘北的宋公園(今閘北公園)內。墓地近似正方形,四周砌有二十四根圓頭方柱,連成石欄。墓寢坐北朝南,為半球形,墓前立有墓碑,上書:『宋教仁先生之墓』,系集孫中山墨跡而成。
宋墓頂上有一腳踩青蛇,展翅欲飛的雄鷹,象徵著宋教仁一生不斷爲了憲政的理想,而與保守的舊勢力作頑強鬥爭的精神。墓地南隅、正中左右樹有石柱兩根為出入口,置八級臺階,供拾級而上。 |
|
墓區正中石柱頂端聳立著以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宋氏西服坐像,底座正面刻『漁父』二字,系章太炎篆文手跡。背面刻銘文,系于右任所書:『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記?為直筆乎?直筆人戮!為曲筆乎?曲筆天誅。於乎!九泉之淚,天下之血。老友之筆,賊人之鐵!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銘諸心肝,質諸天地。』墓區廣場及通道均系花崗石砌成,周圍廣植龍柏、廣玉蘭、香樟和月季等各種花木,整個墓園莊嚴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