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花園般的德國墓園
在德語中﹐墓園是“寧靜之地”的意思。因為墓園給人特別寧靜的感覺,一些附近的上班族經常利用午休時間,來這裡散步、小憩,呼吸新鮮空氣。
德國大多數墓園坐落於城市腹地或周邊地帶。可能正因為如此,德國墓地的設計和植被的佈局格外講究,成為德國墓園文化特有的一個重要指標。德國一共有3萬多座墓園。它們的地理位置,四周公宅環繞,有的餐館和理髮店乾脆用“墓園”命名,有的墓園好像是一座街心花園。穿過一扇小鐵門,撲面而來的是一大片密密匝匝的墓碑,馬路上的喧鬧頓時被一道柵欄牆隔開,靜謐和安寧的氛圍彌漫四周。
墓碑的造型種類繁多,大小各異,不少墓碑經過精雕細琢,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有的像一座小型假山,有的是一個十字架,有的做成半圓形,也有的做成長方形。墓誌銘通常簡明扼要,一般只有逝者的姓名、出生和去世時間。每塊墓碑前都種滿各式各樣的花卉植物。大多是耐寒的松柏﹐深深淺淺的綠色中點綴著鮮花﹐再擺放一些小的雕塑。
德國墓地文化有幾百年的歷史。16至17世紀,墳墓不過是在掩埋棺材的上方立一塊墓碑,追求大和豪華﹐以顯示身份地位。墓碑上也會記載死者各種資料。從17世紀中葉起,人們有意在墓園裡種植植物,此舉主要是為了祛除屍體的腐味,純粹是從衛生角度考慮的。現在﹐德國墓園文化越來越專業化﹑公園化,也有專門設計墓地的工程師和設計墓園景觀、植物的花卉師。
↑ 德國Mülheim - Friedhof Broich (圖片來源:flickr-abudulla.saheem)
大多數墓地的設計都會遵循達文西的"黃金分割"原理,花卉、植被、裝飾品和墓碑的種類、造型和比例都有嚴格的專業要求。有些逝者的親屬還會要求在設計中體現風水原則,不過,多數墓地的設計還是以整體的美觀、和諧為目標的。多數情況下,逝者家人都會和負責墓地設計的工程師、花卉師作事前的溝通,主要是告知逝者身前的特殊偏好和願望,例如,他比較喜歡的植被或者有什麼特別的愛好。
一般情況下,一塊墓地會用60%的面積鋪設草坪植被,用25%的面積種植墓地的邊框植被,余下的15%用來栽種需要經常更換的花卉植物。大多數逝者家屬都會請專業人員主持設計,之後的養護工作則委託給花卉師護理,也有的家庭是自己親歷而為。
墓地設計和製作因為選材和要求的區別,價格所以差別較大。墓地維護的價格相對固定,維護一塊火葬墓地的年平均費用約為120 -210歐元,土葬墓地的年維護費在180-300歐元之間。花卉師除了定期修剪植被,為花卉施肥澆水,還要在冬季來臨之前,給墓地的植被做防凍保護,第二年復活節前在替墓主更換新的花卉植物。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德國祭奠死者的日子,德國人認為墓地是逝者安息的後花園,尊重逝者願望、滿足家人情感是他們最重要的職責!
↑ 圖為BUGA德國聯邦園藝展的墓園設計(圖片來源:pixnet)
奧爾斯多夫墓園(Ohlsdorf)
位於德國漢堡的奧爾斯多夫墓園(Ohlsdorf) 被評為德國最美的墓地。Ohlsdorf墓園建於1877年,已有130多年歷史﹐占地391公頃,據稱比紐約中央公園還大﹐這裡安息著150萬各種民族,各種宗教的人。
墓園中有3.6萬棵樹木﹑800座雕塑﹑15個池塘和12座小教堂﹐還有2800張長椅供人休息。綠樹成蔭的墓園,有450種綠葉和常青樹種,小湖和小溪,以及眾多鳥類,而且交通方便。
墓園專門鋪設了自行車道﹐供人休閒鍛煉;有兩路公共汽車從城裏開來,在環繞墓地的4公裏路上有大約20個停車站,方便人們去墓地的任何一個教堂和禮堂。墓園管理方介紹﹐每年來這裡的拜訪者多達200萬人。墓地還開展各種各樣的主題活動﹐比如文學﹑天使﹑名人等主題墓地游﹐還有為鳥類愛好者提供的觀鳥活動等。
聖馬特紐斯墓園
位於柏林南郊的聖馬特紐斯墓園,仿佛森林公園一般,靜謐、安寧,時而有鳥兒發出悅耳的鳴叫。一條條小徑穿過墓園﹐路邊還設有木凳。
一塊墓地大約4平方米,墓碑設計有的傳統寫實﹐有的抽象現代,沒有雷同的。每塊墓碑前種有各種花草樹木。大多是耐寒的松柏,深深淺淺的綠色中點綴著鮮花,再擺放一些小的雕塑。
墓園裡還設有咖啡館。咖啡館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懷念逝者,聯絡生者的地方。一些讀書活動、教會活動也在這裡舉行。一些途經此地的行人,也會在此喝上一杯咖啡,享受寧靜的氛圍。像這樣的墓地咖啡館目前在德國已有10多家。
↓ 德國Mülheim - Friedhof Broich (圖片來源:flickr-abudulla.saheem)
(資料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光明網) 201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