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面對死亡是生命最難的練習題,探討荷蘭安樂死合法制度 ,本片以輕盈且具有詩意的方式處理沉重的主題,以獨特的方式喚起生命的課題。
面對死亡,我們能有多少自主權?《生命的練習題》藉由記錄一位自願安樂死的病患,提出了這樣的觀察與省思。
年近半百的妮爾因罹患癌症,明白自己只有一年的壽命,因此利用這段時間,密集地體驗人生。她訪友、替孫子縫製最後一件嘉年華動物裝、跟老伴舊地重遊,並選擇骨灰拋灑之處;甚至召集家人齊聚一堂,討論她可以為自己做的事有哪些?
死亡這件事,從來就不是只有一個人的面對,還包括家人的哀悼與痛苦。她的這些臨死前的分享,不僅僅為自己的死亡籌備,還進一步安慰家人,讓家人逐步接受她快要死亡這件事。
不再接受治療的她,除去了印象中癌症病人身上都是管子,且無法下床的刻板印象,妮爾穿著正常人的衣服,出門、生活、安排死亡瑣事,甚至還抽菸,維持著一個正常人該有的生活與生命尊嚴。而她家人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隨侍在旁,隨時應要求參與她的臨死事項。
雖然影片隨著臨死時間一步步推演記錄,一切都是如此殘酷的在進行,但是因為可以參與決定自己的死亡,因為可以決定自己的生命,反而我們能看到的是:平靜與哀傷。
這是一種尊重生命的狀態。靜靜地等死,或靜靜地陪伴家人等死,不需要跟醫生計較多一點少一點治療,也不需要過多的罪惡感,來替孝或不孝戴上沉重的帽冠。
那些細節在死亡面前,不過是人間的小玩意兒而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正如妮爾告訴孩子的:「雖然我希望把骨灰灑在支石墓(愛爾蘭一處貧瘠荒涼之地),但其實那都不重要了,你們只要憑感覺做就好。」這些過程正好教導我們如何面對死亡。
因此,這部片記錄了一個人的瀕死過程,甚至想以此來探討荷蘭的安樂死制度。事實上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明白,在死亡面前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死亡總是無可預期地到來,在死亡前的那一刻,我們是否能繼續讚嘆生命,把此生圓滿,正如妮爾說的:我希望周遭的人不是來哀悼生命,而是來歡唱生命的。
能夠靜靜地觀察生命的動向,把臨死前每一刻都密集地體驗過,成了妮爾口中:生命最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