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生的最後旅館,學習說再見: 接受生命離去,找到活在當下的力量 죽기 전에 더 늦기 전에
作者: 金女煥 原文作者:김여환 譯者:王品涵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14/06/11
|
內容簡介
今天如常地在臨終病房展開我的一天。
只不過,透過與人們的離別,我所學到的不是死,而是生。
死亡是一個結束,怎麼可能用樂觀的角度看待?
面對親友的病痛及離去,悲傷都來不及了,又怎麼可能平靜地說再見?
但或許,我們能這樣思考死亡……
從離去的人們身上,學習從反方向的角度看待我們此刻的生命;
如果現在覺得很辛苦,那麼,不妨先想想人生的結局吧!
這是一位安寧療護醫師──金女煥醫師的散文作品,記錄了她與臨終病人、以及病人與家人之間所發生的病房故事,並分享她面對生死的個人心境,同時也提出了不少實用的建議。
她從這些比我們早一步離去的人們身上,學到了無比珍貴的人生經驗。因此,她寫下每一則故事,以溫柔平靜的口吻,期盼帶著我們在面對親友的離開、經歷悲傷的階段之後,能學習放下對死亡的恐懼,先從自己的人生結局展開思考、找出和自己這一段人生說再見的方式,或許,那將能讓我們對當下的生命浮現出全新的想法。
一旦從終點的角度往回追溯,我們將更能明白如何去享受每一個當下片刻、也更願意為自己的渴望付諸行動,甚至,很有可能可以產生扭轉當下情境的巨大力量。
透過平凡人們的生命結局故事,或許能隨時提醒著你我珍惜此時擁有的一切,而在抵達生命的終點之前,都能自在呼吸、盡情擁抱人生的所有滋味。
「死亡,不是一件可以自學的事情,不是從「我」,而是得從「別人」身上學來的,因此,必須投資時間和心力才能約略體會。」
「若能正面面對自己的死亡,原先崎嶇不平的人生就能變得平坦,也能產生克服困境的勇氣。」
「無論是什麼樣的結局等待著自己,都要竭盡所能地活下去。」――作者 金女煥醫師
本書特色
◎陪伴800多位病人走向終點後,一個安寧病房醫師寫下了深刻的人生省思,並提出全新的觀點,只要我們願意學習死亡,將可以讓生命更加完整、讓人生變得不同。
◎本書不僅呈現了醫生與臨終病人之間的真情互動故事,閱讀之後,也能讓人對於活著的當下,產生正面積極的想法,並因而卸下心中對於死亡的恐懼。
◎這不是一本「罹癌後來到安寧病房,整理了人生種種問題,並幸福死去」的死亡童話故事,而是那些因病痛而提前離開人世的人們,留給我們的心靈箴言。透過作者的闡述,溫柔描繪出了站在人生懸崖邊的人們,是如何克服了人生與死亡的階段,直視死亡、凝視生命,也為活著的親友帶來了勇往直前的力量。
國外推薦
一段放棄自我生命、枯坐等死的人生,和一段充實自我生命,做好死亡準備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如果願意面對死亡且好好做準備的話,對於要離開的人來說,可以算是一件喜事,而且能夠保存一段回憶給留下來的人。
因為有了一群守護安寧療護的人,讓「準備死亡」變得可能,在這群人之中,還好有金女煥醫師的存在。──孫英順‧卡利他修女(韓國瑪麗波特安寧療護神性研究中心)
法句經中有這麼一段話:「不放逸是不死道,放逸是死路;不放逸者不死,放逸者有如早已死去。」意識不到的幸福,並不是安然地屬於你,為了將此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無論生或死,我們都應該要鍥而不捨地且用心地去學習。
內容看來雖然像是在說明如何克服死亡,但是當中真正闡釋的卻是生命,讓大家得到了一盞正確的指路明燈,指引我們面對存在於生與死之間的混亂和不安。──靜法僧人
身為醫學記者的我,對於金女煥醫師在訪談中提到的一句話:「看看死,會讓我們看見生的起始」,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金女煥醫師用一種對立的手法,將真誠的人生省察收納在死亡的故事之中。讀完這本書之後,試著為自己的人生做做逆時針的規劃,我們的人生,應該會因此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細膩吧!──金哲中(朝鮮日報醫學記者、影像診斷學專科醫生)
作者簡介
金女煥 醫師
因為婚姻生活而中斷了醫學系的學業,13年後,她以39歲的年紀重返校園、攻讀家庭醫學科。之後,在韓國國立癌症中心完成了高階課程,自2008年迄今,以安寧療護醫師的身分,服務於韓國大邱醫療院安寧館,從事陪伴癌症病患走過痛苦的安寧療護工作,同時身兼緩和醫療中心主任與家醫科醫師。
作者認為自己過去13年的全職主婦經歷,對於如今從事安寧療護工作有莫大幫助。5年期間曾對800多位患者進行過臨終宣告,雖然至今仍無法非常坦然地面對「死亡」,但她持續鼓勵人們為了不錯過人生的最後瞬間,必須藉由認真學習「死亡」,獲得使生命圓滿的力量。
曾於2009年獲頒韓國「國家癌症管理事業評價大會」安寧療護部保健福祉部長獎,以及2011年獲頒韓國「國立癌症中心安寧療護故事招募展」優秀獎。於〈每日新聞〉以安寧療護和抗癌食品為主題,進行專欄連載,並於KBS電視台〈晨間天地〉節目以童話故事為患者家屬傳遞死亡之意義、談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令觀眾熱淚盈眶。另著有《製作幸福料理的醫生》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