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縣市 火化場 合法禮儀社 合法墓園寶塔 合法生前契約
粉絲團
銀髮生死教育
兒童死亡教育
生死教育
那要怎麼辦
喪葬禮俗
寵物天堂
性別平等
殯葬自主
多元尊重
臨終處理
身後事
遺囑/繼承
預約葬禮
臨終關懷
生前契約
喪禮流程
悲傷輔導
慎終追遠
名人說生死
生死文選
好書共享
生死教育短片
電影分享
殯葬文書
喪葬費用
禮儀用品
消費權益
墓園/寶塔
殯葬革新
死亡藝術
環保自然葬
產業動態
禮儀公司
殯儀館
禮儀師
喪禮證照考試
專訪演講
殯葬新聞
殯葬論壇
殯葬政策

【服務倫理及專業司儀】

一、了解喪禮服務人員的基本責任:例如:
1.尊重亡者
2.提供最佳品質的喪禮服務
3.依據與消費者訂定的合約內容確實執行喪禮服務
4.保密原則
5.誠實
6.成為亡者的代言人
7.遵守法律規範

二、了解喪禮服務職務倫理的體現:例如:
(1)尊重亡者的殯葬自主權
(2)依循性取向的原則
(3)秉持多元尊重的態度
(4)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5)堅守誠信與公平的原則
(6)嚴守保密與不傷害原則
(7)合乎法律與道德的規範
(8)付費使用尊重著作者權益

三、現代告別式應注意的舉辦原則:例如:(參考資料來源《現代國民喪禮》)

(一)迎請尊長
傳統父系宗族社會,為保障女性的權益,針對已婚的女性亡者,在出殯奠禮前設有迎請外家長輩的禮俗。過去,因深受宗族制度的影響,一向以男性血緣的傳承為主,經常是三代同堂而居。在父親過世時,其子女對於同居的伯叔父長輩前來弔唁,視為同一家的人,故未設有迎請父系長輩的儀節。現代社會多為核心家庭,伯叔散居各地,而且現今的子女也突破過去僅能從父姓的限制,因此父系與母系的長輩對於遺族晚輩來說都屬尊長,故建議在家公奠禮時,不論是父親或母親過世,對父系的伯叔與姑姑等長輩,以及母系的舅舅、阿姨等親屬,均應設迎請儀式,方合乎現代社會的需求。

(二)尊重亡者
    出殯奠禮應當以亡者為主角,然而目前的家公奠禮是否都能尊重亡者以其意願做考量?這是值得深思之處。譬如家公奠禮的規模,一般皆由生者做主,忽略亡者真正的意願;加上民間普遍認為喪禮的規模與排場之大小,等同於子女孝心之輕重,如果父母親生前也認同喪禮需要排場,倒也無可厚非;但是父母親若留有遺願,晚輩應當遵守。就宗教信仰部分,常見由配偶或子女依本身的信仰而擅加改變,其實這一部分更當尊重亡者生前的選擇才對。
    奠禮場合常見到不尊重亡者的現象,例如:受到世俗風水沖煞的心理壓力,參與奠禮儀式者,當見遺體或靈柩進出場時,常常出現立即轉身背對亡者的鏡頭;恭請神主入場,也不見在場的親友來賓起立恭迎。又如親臨致奠的親友來賓其本意是要來弔唁致哀,但常見穿拖鞋、短褲,或是大聲喧嘩、接聽手機。更常見「跑攤」的政治人物以行程緊湊、公務繁忙為由,要在莊嚴的家奠禮中強行插隊公奠,製造亂象,令人反感。這些都是不尊重亡者的行為,必須加以改善。主持家公奠禮者應於移靈及移柩時,提醒在場人員起立,行注目禮或鞠躬禮;親臨致奠的親友應穿著整齊且為素色的服裝;儀式進行時配合司儀的提醒關手機、保持肅靜、依身分或輩分行禮。

(三)民主包容
    過去農業社會依靠體力生產,因此男性受到宗族特別重視;現代社會則不論性別,只要有心、用心皆能承擔起家庭傳承之責。身為父母的子女,無論男女,只要願意應當都能讓父母安心託付。因此,家公奠禮中,主奠者及主喪者不一定要由男性負責,捧斗、捧持靈骨進塔,甚至連客家禮俗的三獻禮,都應該依各個家庭的實際狀況進行協調,只要是家中最被信賴與尊重的子女皆能擔綱而成為主喪者。
  
 亡者的配偶,在傳統禮俗中常被排除於家奠禮之外,實有違抒解悲傷的原則;所以,家奠禮時應尊重配偶的意願安排在靈前行告別禮。另外昔日配偶不能陪伴亡者到火化場或是墓地的禁忌,乃因過去考量出殯路途遙遠勞頓,喪偶之痛難以承受,且擔心到達下葬處配偶可能跳入墓穴殉情,故設有夫妻不相送的喪葬禁忌。今日殯葬設施安排具有便利性,而且家庭型態改變,若仍固守傳統,甚至誤傳配偶參與出殯送行即代表想要再婚,或是亡者會將生者一塊帶走的說法,因而剝奪夫妻間完整告別的機會,既不合情理又有害悲傷情緒的抒解。相知相守一輩子的結髮夫妻不能陪伴對方走完最後一程,對亡者而言是個遺憾,對生者而言,亦會擔心火化或安葬過程未能妥善處理,故此項禁忌應當破除。同樣的,若為白髮人送別黑髮人的狀況,亡者若未婚,最能依賴的就是其父母親,若不讓父母擔任喪葬事宜的主辦者,或是不讓其父母陪伴至火化場、墓地,也不合乎人性。

    過去的社會為了強調尊老敬賢的倫理尊卑觀念,對於早逝夭折的生命覺得不需要透過公開的奠禮,予以讚揚或紀念,早逝的生命常被視為「討債鬼」,只能草草安葬,不得舉行家公奠禮。或有因顧忌世俗的價值,在儀式中把個人的性別認同推翻,真心摯愛相守一輩子的同志伴侶,被迫在喪禮中隱形,這些都是令人痛心的憾事。

(四)性別平等
    在規劃辦理整個喪葬事宜時,經常忽略了女性的聲音,實際上女性通常在家庭中扮演照護者及陪伴者的角色,一般可能是媳婦,也可能是未婚的女兒,甚至是出嫁的女兒。在亡者過世前,因為親密的相處,女兒比其他家人還了解亡者的喜好,因此規劃喪禮時,若忽略她們的意見,實為憾事。
    傳統喪禮的設計是以父系宗族為中心所發展出的一套制度,因此奠禮皆以男性擔綱主奠,「哀章」亦多以男性主人的身分為之;女兒、孫女或主婦不僅不能擔任主奠者,亦無從藉由哀章訴說其感念之情。而在子女奠祭的順序中,不論排行,一律由長男擔任主奠,即使數十年來都是長姊如母般帶領所有弟妹在支撐這個家,或是家中大小事項都由長姊承擔,然而到了父母喪禮奠禮時,長姊與所有女性卻全部成為配角。現今社會,女性不僅如同男性外出謀職,分擔家中經濟,對於長輩的照料、臨終的看護,所付出的往往比男性更多。一個家庭有關養生送死大事,需賴子、女,甚至媳婦、女婿通力合作,傳統喪禮獨尊男性地位,壓抑女性悲傷情感之抒發,實有違性別平等之原則。

    因此,現代告別追思儀式,若子女中以女兒排行為首,成長過程中,長女如母,提攜照顧弟妹,父母過世時,長女應當足以擔任主奠者;或是已婚長男奠祭時,可安排長男、長媳夫妻同列於主奠者席,共同上香後,繼而由長男行初獻及終獻、長媳行亞獻;若為獨生女可由女兒及女婿共就主奠者席,夫妻齊上香後,繼而女兒先行初獻、終獻、女婿行亞獻禮。

(五)生死皆大
家公奠禮以能為亡者舉辦一場莊嚴隆重的典禮為主要訴求,除了要尊重亡者,也不能危害社會大眾的權益,如需要利用馬路空地搭棚治喪,必須事先向當地警察局或派出所提出申請核准,使用天數以二天為限;若需使用擴音機也僅限於上午7點後至晚上9點前,並注意音量;出殯路線必須事先申請,陣頭及出殯行列不得導致道路封閉或使交通打結;另外喪家應避免濫發訃聞或是要求親友致贈輓聯、罐頭塔等;家公奠禮結束後必須妥善處理廢棄物。雖說亡者為大,但是家屬的行為若違反社會秩序或影響其他民眾權益時,亡者在天之靈也會感到不安。

(六)奠禮場合常見到不尊重亡者的現象

例如:受到世俗風水沖煞的心理壓力,參與奠禮儀式者,當見遺體或靈柩進出場時,常常出現立即轉身背對亡者的鏡頭。恭請神主入場,也不見在場的親友來賓起立恭迎。又如親臨致奠的親友來賓其本意是要來弔唁致哀,但常見穿拖鞋、短褲,或是大聲喧嘩、接聽手機。更常見「跑攤」的政治人物以行程緊湊、公務繁忙為由,要在莊嚴的家奠禮中強行插隊公奠,製造亂象,令人反感。這些都是不尊重亡者的行為,必須加以改善。主持家、公奠禮者應該於移靈或移柩時,提醒在場人員起立,行注目禮或鞠躬禮;親臨致奠的親友應穿著整齊且為素色的服裝,儀式進行時配合司儀的提醒關手機,保持肅靜,依身分或輩分行禮。

 

四、各宗教告別式流程
(一)佛教信徒繫念(讚頌)法會:佛教依各團體宗風制定了內容豐富、各自不同的喪禮儀軌。佛教教義引導信徒認為,死亡不只是一場喪事,也可以是一場莊嚴的佛事。目前部分佛教團體受制於教義,仍有男女不平等的情形,宗教儀軌中皆以比丘為尊,信徒也有比丘較比丘尼更有修行的迷思,因此較崇尚比丘。佛教本來就講眾生平等,比丘、比丘尼應受同樣尊重的觀念理當落實在喪禮佛事中。表3-1-4佛教信徒繫念法會,恭請主持法師時,對於比丘或比丘尼應當抱持相同的恭敬心;迎請者也可不限定由長男擔任,可由家中排行在前且信仰佛教者負責持香案,其餘家屬依序按長幼或配偶關係兩位一排隨同排班。

1. 禮佛三拜:佛教信仰之亡者家屬、親友和蓮友先向佛像禮佛三拜,非佛教信仰者起立默哀。
2. 引請蓮友出班:引導依分工執掌就位。
3. 由家中子女排行為首且信仰佛教者執香案,其餘家屬出班,分兩排面對面站好。
4. 迎請法師:執香案之喪主及家屬代表共同至法師休息室迎請法師入場,此時其餘人等在原地共同念誦佛號或默哀。家屬代表至法師休息室後,至誠頂禮法師三拜,遺族長跪供養法師,再起立,引領法師進入會場。
5. 恭請法師誦經、超薦或開示:家屬於法師身後站立,共同參與。
6. 頂禮法師:至誠頂禮主法和尚(尼)三拜。
7. 主法開示:主法和尚(尼)向往生者開示佛法。
8. 恭送法師:眾人合掌念佛恭送法師離場。
9. 家奠禮:依序以家屬→族宗親→外家、姻親→誼義親致奠,家屬致奠時依子女排行安排主奠,若夫妻同時致奠,可共就並列主奠者席;另亡者為女性時,其外家優先於族宗親致奠。
10. 公奠禮:機關團體公司行號公奠。
11. 拈香:鄰居、友人等一般以個人身分行拈香禮。
12. 法師說法:出殯發引前由法師再度向往生者開示說法。
13. 啟靈:依序由供香→西方三聖佛像→佛幡→法師→燈→花→果→遺照→靈柩→牌位→遺族→親友。

(二)基督教教友安息禮拜:基督教教友安息禮拜,表3-1-6在不違背《聖經》的訓示下兼顧我國傳統的喪禮儀式以表達孝思,擺脫社會大眾對其為「外來宗教」的批評。基督教派原則上不為亡者設立神主牌位,更不可向遺像及神主牌位敬禮。基於尊重亡者自主、尊重家屬的原則下,應先考量亡者生前的宗教信仰;如果亡者生前無特定信仰,想要採用此儀式的配偶或子女應經過家庭民主協商的程序,避免造成紛爭。此外,家屬代表致謝詞,也不一定只限男性擔綱,應由與亡者最親密、最信任的子女代表擔任,以貼近亡者心靈,安撫生者悲傷。

1宣召:…………………………………………………………………………司禮
2唱詩:………………耶穌恩友(琳289)………………………………… 會眾
3禱告:………………………………………………………………………… 教士
4讀經:…………….◎◎◎書◎章◎◎◎◎節………………………弟兄或姊妹
5獻詩………………上天惟有十架路(救186)…………………………… 召會
6證道:…………….人死後去哪裡………………………………………… 牧師
7獻詩:…………….◎◎◎◎◎…………………………………… ◎◎◎◎◎
8追思:……………(靜默追思)……………………………………………會眾
9獻詩:…………….◎◎◎◎◎…………………………………… ◎◎◎◎◎
10啟應文:………….儆醒預備………………………………………………會眾
11家屬致謝:………………………………………………家屬代表(協議推派)
12唱詩:……………同聚在美地(琳144)…………………………………會眾
13祝禱:……………………………………………………………… ◎◎◎◎◎

(三)天主教教友殯葬彌撒:依據天主教的主教團禮儀委員會編譯之《殯葬禮儀》,天主教教友採殯葬彌撒方式告別人生,以殯葬彌撒的方式應依循尊重亡者自主、與會家屬及親友宗教信仰、性別平等及多元尊重原則辦理。

(一)殯葬彌撒之前。
1.入殮禮。
2.守靈禮。
3.迎靈禮。

(二)殯葬彌撒。
1.進堂式:進堂詠、致候詞、懺悔詞、求主垂憐經、集禱經。
2.聖道禮儀:包含讀經、答唱詠、福音前歡呼詞、福音、信友禱詞。
3.聖祭禮儀:準備祭品、獻讀經、頌謝詞、感恩禮。
4.領聖體禮:天主經、平安禮、羔羊讚、領聖體、領主詠、領聖體後經。

(三)告別禮(辭靈禮)。
1.邀請祈禱。
2.禱詞或告別曲。
3.灑聖水。
4.獻香。
5.為亡者祈禱文。

(四)家奠儀式:可隨禮俗,依子女排行及親疏關係安排遺族及親戚等,尊重個人宗教信仰,上香或灑聖水(三次)、獻奠品(獻花、獻果、獻酒)、讀奠文(不用奠文者略)、全體家族向遺像及靈位行禮(三次鞠躬或跪拜)。

(五)公奠儀式:上香(或灑聖水)、獻奠品(獻花、獻果、獻酒)、讀奠文(不用奠文者略)、向遺像(或遺體或靈位)行三鞠躬禮。

(六)啟靈禮。

(七)發引。

(四)一貫道道親告別奠禮:一貫道對於臨終、入殮、做七、遷棺、告別奠禮、火化、進塔各類的儀式流程及禱告辭內容都有其專屬之儀軌,主要應尊重亡者意願,確定其希望以一貫道的儀軌為畫下人生句點。

1.遷棺:遷棺到會場。
2.遺族拜奠:依子女排行安排主奠,若夫妻同時致奠,可共就並列主奠者席。
3.族親拜奠:亡者為女性時,外家先拜。
4.親戚拜奠。
5.家屬代表恭讀哀章。
6.與會大眾自由參加獻唱思親人(天倫夢)。
6.道場追思:獻供禮、恭誦彌勒救苦真經、證道及唱證道歌(依實際需要)。
7.生平介紹。
8.遺族代表致謝詞。
9.治喪委員會公奠(依實際需要)。
10.各機關團體公奠。
11.道場公奠-與會大眾自由參與,唱送別歌。
12.自由拈香。
13.瞻仰遺容。
14.大殮蓋棺。
15.封釘禮:延請與亡者有血緣關係之同輩封釘,並祈子嗣昌盛。
16.出殯發引。

五、司儀的專業素養、服務態度
六、家奠及公奠流程的安排與進行
七、司儀的職業倫理與道德

 
用LINE傳送






















◆首例3D複製死者手指紋解鎖手機
◆美國太空葬實錄
◆一個婚禮一個葬禮同場辦彌撒


COPYRIGHT 2009‧本站所有圖文皆受著作權法所保護‧轉載請註明出處
E-MAIL:service@syc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