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自然葬因挑戰千百年來傳統的葬禮風俗,民間禁忌仍多。許多人雖心嚮往之,或欲以回歸自然方式處理亡親後事,卻往往因觀念新穎,屢遭家族長輩或親朋排斥與不認同,以致亡者生前囑咐無法實現,或於安排處理後心中留下遺憾。
值得讚許的是,近年來許多名人選擇以環保自然葬做為身後依歸,不但逐漸帶動了國內環保自然葬的風潮,也實際以行動破除民間的種種忌諱和迷思。名人的以身作則,不啻告訴大家:無論長、幼、男、女、貧、貴、身份、地位,人的生命和尊嚴終究是一樣的,最後回歸平等。而名人的以身作則,正是吾人效倣的最佳示範例證。
案例之一
民國93年間,國際知名導演李安父逝。李安於告別式後依其父李昇遺願出海施行海葬。李安告訴大家,父親生前交代要將骨灰撒至海中,以完成其遙望大陸故鄉,守護台南之心願。他說:「海好美,水好清,這一切都很美,父親走得很乾淨,我也不掉淚了。」李安哥哥李崗也認為,海邊是最快樂的地方,希望父親走得快樂。他們兄弟兩都認為骨灰浸入海水的那瞬間真的很美。
|
案例之二
民國94年3月間,知名舞蹈家羅曼菲辭世,她在生前公開表示將以最簡單、潔淨的方式完成身後事。在她過世後,親友承其遺願,未擺靈堂,不設治喪,沒有告別式,遺體儘速火化後灑在父親墓旁的松樹下,完成陪伴父親長眠的心願。
|
案例之三
法鼓山聖嚴法師認為每個人生命的過程,就如同花開葉落,是一種自然的變遷,因此積極推動環保自然葬。為了順利推動自然葬,他慨然捐出位於金山鄉頂角段法鼓山園區內一塊約四百多坪土地給臺北縣政府,由縣府依法規劃「臺北縣立金山環保生命園區」,並由法鼓山基金會負責維護管理。他圓寂前以身作則,交代弟子們在其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堅固子。身後更命弟子將骨灰直接灑於不同土穴裡,選擇以環保自然葬式回歸自然大地,為環保自然葬的宣傳和推動,作了最佳的示範。
|
其餘如廣告界名人孫大偉、藝術家陳綾蕙、女作家劉枋、罕見疾病兒曾晴……等都選擇用樹葬方式做為人生最後歸宿。聖嚴法師的師父東初老人、新聞界名人葉明勳、作家曹又方、前中油董事長陳朝威……等人則選擇植存,為人生劃下美好句點。而吳稚暉、哲學家方東美、作家張愛玲、柏楊……等則選擇海葬,人生瀟灑走一回。
環保自然葬不僅彰顯了人的平等和尊嚴,更打破了傳統重男輕女的父權葬禮迷思。既然人皆平等,每個人都應不分性別,在死後獲得最有尊嚴的對待。以往未婚女子或離婚女性不得入家族墓,或不得入家廟。在採行環保自然葬後,人的遺骨回歸大自然,家屬同樣應尊重亡者個人意願,依亡者生前囑咐,將其靈位做最適切的奉祀。不分性別,一視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