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人,你為什麼不難過?
近日參與台中市公立殯葬設施查核與評鑑,看到殯儀館和火化場設備老舊、陳年髒污,擁擠不堪的小靈祭拜檯與治喪空間,想到許許多多過世的市民就在這種低品質的場所度過最後一程,想到這就是台中人最後送走親人的地方,心中很是難過,不禁想問:台中人的死亡尊嚴在哪裡?台中人的治喪權利在哪裡?台中的鄉親們,你們不難過嗎?常常前往弔喪致意的台中市大家長和所有民代們,你們也無所感嗎?台中人應該勇於發聲,應該要求高品質的治喪空間,這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對最後生命尊重的必須態度。
台中市有三個公立殯葬設施,包括崇德殯儀館、東海館及大甲館(後二者有火化設施),其中東海館建館已近30年,不僅台中市民,鄰近縣市包括彰化縣、南投縣及苗栗縣民眾都會跨縣市使用(彰化、南投都沒有公設火化場),30年前土葬比率仍高,設施尚能符合需求,但現如今火化比例高達95%以上,火化場的空間不但早已不敷使用,老舊的設施及建物,早就應該汰換、裝修或擴建,卻因殯葬設施具鄰避性,館方及主管單位屢次推動興修不斷遇阻,在沒有預算沒有支持的情況下,民眾只能在老舊、髒污、吵雜、擁擠、十分不舒服的建築空間內治喪,過世的人完全沒有尊嚴,活著的人也無法享有安心和寧靜的送行品質。
台中市近年每年死亡人口數達1萬5千多人,加上鄰近彰化、南投、苗栗等民眾跨縣市使用殯葬設施,保守估計每年至少有超過二、三十萬人進出3個殯葬設施治喪弔唁,對每個家庭來說,死亡大事別無選擇,只能在如此老舊不堪、潦草將就地辦理,既無尊嚴也無品質,真是令人無奈又悲傷。
以東海火化場來說,每逢旺日,人聲、誦經聲、冷氣聲、火化爐機器聲吵雜交沸,猶如菜市場般,等待火化的棺柩雜亂地停放走道兩旁,令人看了不捨;加上治喪空間不夠,有的家屬只能在狹小侷促的停棺室內入殮、誦經、進行各種送行儀式,而停棺室外治喪家屬人來人往,彼此干擾,整體治喪環境品質低落,既難莊嚴,更談不上肅穆。再者,因建築物已30年歷史,地板和小靈位建材老舊髒污,家屬身處這樣的環境,實坐立難安,卻得在裡面治喪,完成親人的所有身後事;另外,家屬休息室內只有冰冷的鐵製排椅,猶如監所會客室,家屬得手捧食物將就著充飢。整體來說,家屬不但無法好好送行,悲傷失落的心更難以獲得貼心的關照和撫慰。
台中一直號稱是國際城市,想躋身前瞻性、最適人居城市,但生死是人生大事,一個無法關照並尊重民眾死亡的城市,一個缺乏死亡尊嚴和人文關懷的城市,如何最適合人居?有什麼資格號稱是國際優質城市?台中市民們真不該再繼續沈默了,我們有權利要求高品質、高尊嚴的治喪場所,我們應該要求市府官員和民代們從每年在轄區內3個殯儀館及火化場賺到的2-3億元殯葬收入中,編列足夠的改建和裝修預算,並儘早執行汰換整建工程;我們還要了解是哪些民代在杯葛和阻攔?誰是讓台中市民不能安心善終的原罪?另外,我們也應要求殯葬設施主管機關為我們規劃一座最貼心、最舒適、能尊嚴送行的超五星級殯儀館和火化場。這是我們的權利,不是嗎?
喪禮是有功能的,喪禮過程不但要處理亡者的身後事、圓滿亡者的生前交代和需求,也要滿足生者盡孝、抒發失落悲傷和治喪利益,更得善盡喪禮人際圓滿的功能,試問:在如此低落的治喪空間和環境中,生者如何能好好送行?如何讓生死兩相安?親人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治喪,喪禮過後恐怕只會有更多遺憾和不捨,恐怕不易順利走出喪親悲傷。
台中市所有官員和民代們都深諳在喪禮過程中弔唁和致意,提供適當關懷,能拉攏建立和選民間的關係,他們都深知家中有人過世時,是最需要關懷和協助的,那麼,為什麼一直拖宕著殯葬設施的裝修和整建呢?就職務而言,真正的關懷和協助,不是應該全力爭取經費並趕緊整建裝修嗎?
一個社會是不是文明,從對是否尊重生命,從能否提供良好的死亡尊嚴便可窺知。台中的鄉親們,我們或許應該關注一下哪位官員、民代真正致力於此事,誰又只會做表面功夫,卻未努力讓我們「好死」與「善終」,並付諸行動以選票告訴他們我們深切的需求。(作者: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兼任講師暨臺灣殯葬資訊網主筆郭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