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仁愛鄉部落濫葬、疊葬情形嚴重,為解決改善此問題,仁愛鄉公所目前已在春陽村、新生、法治等3部落推動公墓公園化、興建納骨牆,成效頗佳。 仁愛鄉公所指出,鄉內共有27處公墓,實際使用23處,但因山坡地能使用土地有限,加上年代久遠,且鄉民習慣以土葬埋葬往生者,濫葬情形相當普遍,同一塊墓地常分「樓上、樓下」的「疊葬」情形。
97年辛樂克風災造成嚴重災害,南豐、親愛等村墓地受損,先人骨骸暴露在外,尋覓合適殯葬土地與方式成為各部落亟需解決的難題。經仁愛鄉代表會提案,向內政部爭取經費,分別在中正、春陽、萬豐起掘先人遺骨,經過火化後,將骨灰罈安置在納骨牆,並做好綠美化,讓先人生活在清幽的環境,方便後人追思、祭拜。
以春陽村新公墓來說,兩年前還是雜亂無章的公墓,現在在火紅櫻花的圍繞下,宛如一座公園,行經這裡的民眾,還會特別下來拍照取景,一點也看不出是座墓園,當地居民十分讚賞,認為更新讓墓園感覺像公園。
仁愛鄉長江子信表示,公墓更新納骨牆是仁愛鄉鄉政推動的重點之一,目前為止,仁愛鄉總共16村25個部落,已經完成了3個公墓更新。更新計劃從五年前開始,至今才完成3個,最大問題來自族人傳統土葬的觀念難以改變,推動初期屢屢遭挫,如今完成3座公墓更新,過去亂葬與疊葬的狀況,也一併獲得改善。
為了配合當地原民族人傳統土葬觀念,更新後的公墓仍保有土葬區,並進行輪葬,即土葬後幾年進行取掘火化,再將骨灰置入納骨牆,讓土地可以重複利用,解決墓地不敷使用的問題。
江子信說,一方面改善疊葬、亂葬問題,另一方面也希望把仁愛鄉的每一個部落的公墓公園化,變成讓祖先能夠安息,且具有仁愛鄉部落特色的景觀。除了目前仁愛鄉公所已完成新生、法治以及春陽等三個部落主要的公墓更新,未來仍將持續爭取經費來完成所有公墓更新,希望解決過去因為墓地不足的困境。
《臺灣殯葬資訊網》10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