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縣市 火化場 合法禮儀社 合法墓園寶塔 合法生前契約
粉絲團
銀髮生死教育
兒童死亡教育
生死教育
那要怎麼辦
喪葬禮俗
寵物天堂
性別平等
殯葬自主
多元尊重
臨終處理
身後事
遺囑/繼承
預約葬禮
臨終關懷
生前契約
喪禮流程
悲傷輔導
慎終追遠
名人說生死
生死文選
好書共享
生死教育短片
電影分享
殯葬文書
喪葬費用
禮儀用品
消費權益
墓園/寶塔
殯葬革新
死亡藝術
環保自然葬
產業動態
禮儀公司
殯儀館
禮儀師
喪禮證照考試
專訪演講
殯葬新聞
殯葬論壇
殯葬政策

文/林明河‧郭慧娟

 

前言

由於地緣關係,離島馬祖的喪禮至今仍多沿襲大陸閩北、閩東舊俗,與屬閩南的臺灣本島很大不同。居民年過60歲,就要「櫃壽康」(備棺木)、「建壽域」(建壽墓),生前要為百年身後做準備。馬祖居民身歿後的久喪厚葬、燒紙箔,以及傳統喪禮中的「報亡」、「餵麵」、「封口」、「哭喪」、「五倫冠」、「靈柩牌」、「做七男女有別」、「路祭」等大陸福州喪俗,至今仍完整地被保留下來。而「買井水」、「滿潮入殮」、「棺木橫推入土坑(進溫)」等獨有喪俗,又呈現與內地不同的海洋島嶼文化特色。為了一窺馬祖特殊喪俗,本網站特別前往採訪並編撰馬祖喪禮特輯上、下兩篇。上篇介紹馬祖地區喪葬禮俗現況,下篇則從當地民眾對喪俗的觀念、態度和殯葬相關主管機關的改革之路分別進行說明和探討。

 

馬祖行政區主要包含南竿鄉、北竿鄉、東引鄉、莒光鄉(含東莒、西莒)四鄉36個大小島嶼、礁嶼,由連江縣政府所管轄。至民國107年1月底統計,馬祖人口數為1萬2千906人,平均每年全年死亡人數約50-60餘人。

馬祖是一個典型的移民社會,早期居民主要由福建沿岸長樂、連江、羅源等地移民,民眾信仰以道教為主,佛教其次,少數信奉基督教及天主教。喪禮多承襲大陸閩東、閩北舊俗,老一輩生前省吃儉用一輩子,身故前一定要備妥棺木、建好壽墓。過世後喪期少則3、40天,多者達5、60天,花費金額一般約在150至200萬元之間。

 

▲ 馬祖喪禮仍保留閩北傳統作法,花費高達1、2百萬元

 

馬祖現今辦理後事,從臨終、入殮、殯期到最後的安葬,仍需歷時約近兩個月,過程都靠喪家的親屬、朋友、村莊鄰里的人,以及非專職喪禮工作人員合力協助完成。由於每年死亡人口數只有50~60人左右,在沒有很大「商機」誘因下,至今沒有專業的禮儀社在島上設立或登記營業,也沒有臺灣的禮儀公司在這裡駐點服務。馬祖是目前全國唯一沒有禮儀社的地方。

 

▲ 馬祖如今懂得喪禮儀節的道士和人員僅有一兩位,面臨後繼無人情況

 

馬祖的喪禮活動至今還保留傳統久喪厚葬的型態,不但辦喪事時間很長(男性停殯42天、女性49天),花費很高,禮俗也很繁複,但人情味濃厚。辦喪事期間,喪宅往往成為提供親友、家族、社會團體聚集的場所,每天都聚集許多親屬和村莊鄰里的人,這些人無形中成為喪家的支持性團體,給予情感上的支持,更在實際喪葬事務的處理、生活事務上提供喪家必要的援助。

 

▲ 馬祖地區沒有專業禮儀人員,喪禮都靠宗親鄰里互助

 

由於喪期長,守喪期間如逢年過節(馬祖喪俗農曆正月不出殯),因全家仍沈浸在喪親哀慟中,依照習俗喪家不得準備應景物品,則全賴往來密切的親友提供,如端午節時,依例親友們會致送110個粽子到喪家,過年時也要合送110個年糕,喪家則需回贈10雙紅筷子、1個四季春和1個花餅給親友。

 

▲ 守喪、治喪期間全靠親友給予喪家一切支援和協助

 

因無專業的喪禮服務人員,喪家一般是透過眾人聚集機會,各自主動分派協助任務,但喪葬事務繁雜且多,又因整個治喪過程需要請村莊中的人來幫忙,因此,出殯儀式結束後,喪家就會宴請親友和參與喪禮的人員,感謝參與喪禮人員的辛勞,另一方面處裡亡者亡故後遺留下的事務。這感謝親友鄰里的宴客席少則6、7桌,多達10、20桌也是通常。

 

由於觀念守舊,宗族、親友共同完成治喪工作,馬祖至今喪葬禮俗改變不大,還保留大陸福州地方傳統喪禮的繁文縟節,從臨終、入殮、停柩、殯期、奠禮、下葬,到葬後處理,喪禮流程與作法雖與一般華人傳統喪禮大致,但某些儀節則具有地方獨特性。例如:「向守護神報亡(報王)」、「餵麵」、「封口」、「買井水」、「五倫冠」、「做七男女有別」、「路祭」及「滿潮入殮」、「棺木橫推入土坑」等,與臺灣本島作法迥異。

 

馬祖喪禮流程,於病人病危時,親友、子孫隨侍在側,家屬將彌留病人搬至正廳,嚥氣後替亡者燒魂轎,同時也要到村裡的白馬尊王廟向馬祖特有的地方守護神「白馬尊王」報告亡者死訊,一者報請尊王登錄鬼籍並收留亡魂,一者是請尊王護佑亡靈升天仙界。

 

▲ 白馬尊王是地方守護神,親人過世後要向白馬尊王「報亡」

 

家中長輩過世,親人或鄰里會趕緊協助喪家製作喪服,不行成服禮即讓孝子女穿戴,並分送親族「白帶」,即白布做成的腰帶,此即古之所謂「腰白」。孝服以白色、藍色、紅色為主,治喪期間親族或白衣、白冠,或白帶,補藍、綴紅不同,從孝服看出與歿者的親疏有別。

入殮前要「買水」,此與臺俗相同,惟馬祖島嶼沒有河流,遂變為「買井水」,替亡者整理遺容、穿戴髮飾、換上壽衣。襲殮後扶亡者坐在椅上,子孫依長幼輩序,象徵式地依序給亡者敬酒、餵麵,是為「餵麵」或「飼麵」。「餵麵」為閩東喪俗,以麵線餵食亡者,實有古人「飯含」之義。

餵麵後,子孫還要用一個煎好的荷包蛋,貼蓋在亡者口上,用白布或黑布綁著,是為「封口」(入殮時除去)。當地耆老表示,這是避免胃中殘留食物溢出,此或有古「幠面」之義。之後,再將亡者移置水床,擇時大殮封棺。

 

▲ 馬祖喪禮承襲閩北舊俗,滿潮入殮,喪禮繁瑣且依照規矩來做

 

依傳統馬祖習俗,入殮一般在亡者斷氣的當天白天滿潮時進行,滿潮有圓滿、豐收之吉祥寓意。馬祖人禁忌在晚上入殮,若是等待其他親人瞻仰遺容,或棺木未準備妥當,可延到次日白天滿潮時再舉行入殮儀式。惟現代略有調整,也可請道士看時辰,擇一良時舉行入殮。

馬祖習俗,入殮時門窗都要緊閉,還要關掉家中所有燈光,只在棺旁點一排十數根白蠟燭,此應是傳統忌諱「人影入棺」的習俗做法。另外,馬祖的棺木不釘釘子,因此沒有「封釘」儀式,封棺僅由造棺師傅在棺木四角以木栓栓住固定。停殯期間每天早、晚供飯,女眷要靈旁哭唱「飯歌」,謂之「唱飯」,此即古喪禮之「朝夕奠」、「朝夕哭」。

 

亡者大殮封棺後,在靈柩前要豎立一塊木製的長劍形「靈柩牌」,上面紅底金字書寫亡者姓名與生、歿日期及陽壽歲數,男女相同,字數須符「生、旺、死、絕」吉數。此「靈柩牌」猶如「銘旌」,豎立在靈柩前,以昭告棺內亡者身分,葬後即在墓地燒化。

 

宗教法事以道教(釋教)儀軌舉行,做七要七個七全部做好、做滿才出殯,惟男性每六天做一次七,女性每七天做一次七。這種做七男女有別情形,地方耆老表示,男性較女性體健,行動快速,所以要快一天。而喪期也據此,男性滿七42天,女性49天出殯(亦有依歿者歲數或子孫人數而有增減天數者)。

 

▲ 馬祖地區做七儀式男女有別,女性七天做一次七,男性六天做一次七

 

告別奠禮前一天雇請黑頭道士做超渡法事,並在法事結束後,子孫要焚燒「元寶箱」(紙箔、紙錢)給亡者。馬祖地區人情味濃厚,各家各戶都會送給亡者數箱「元寶箱」,且有「寄箱」習俗,即另外順準備數箱「元寶箱」,託亡者帶給自己的亡故長輩和親人。近幾十年來經濟富裕,每場喪禮焚燒的「元寶箱」,除了喪家自己準備的,再加上眾親友致送和寄箱,數量都在千箱以上,「元寶箱」(紙箔、紙錢)的費用就高達二、三十萬元。

 

 馬祖喪禮在告別式前一晚要燒大量紙錢「元寶箱」

 

出殯日舉行家奠、公奠儀式。行家奠禮前,先由親族宗長為孝子、孝孫戴上「五倫冠」,此有「成服」之義。家奠禮先男後女,先內親後外戚,依序向亡者祭拜,仍有濃厚男尊女卑傳統氛圍。

馬祖人穿戴的孝服中,「五倫冠」是臺籍閩人喪禮中所沒有的,類似臺灣傳統孝服孝帽的「草箍」。「五倫冠」由草繩編制而成,左右各掛上一個染色的小棉花(或單掛一個,也有不掛者),用以區分身分別。一般孝男一耳紅色、一耳白色;孝孫為一耳紅色、一耳黃色;曾孫則是一耳紅色、一耳藍色。

 

▲ 馬祖獨有的「五倫冠」孝服制,家奠前由宗長為孝子孝孫戴上

 

公奠禮後隨即發引,並舉行「路祭」儀式。馬祖人很重視路祭,親戚村人家家戶戶都會準備酒、肉祭品祭拜亡者,呈現馬祖人彼此間緊密的關係。

路祭儀式,靈柩移至村外路旁設奠,祭桌上擺放牌位、遺像,旁豎「靈柩牌」。「路祭」以姻親為主,外家祭品要備全豬,其他鄰里親戚要備全雞、全魚及酒、菜等祭品,而孝子、孫也要準備祭品,並率先祭拜後由姻親祭拜。期間,女眷(媳婦、女兒、孫媳婦、孫女)等人要圍在棺墓旁「哭喪」。「哭喪」有詞哭唱,猶如輓歌。

▲ 馬祖至今還有「路祭」喪俗,由喪家親友準備祭品於公奠後於路旁祭拜

 

路祭後啟靈,發引到墓地「進溫」(入壙),一般都會在午時前安葬完成。馬祖民眾至今仍採土葬,亡者生前多已選好墓地,惟因馬祖島嶼屬花崗岩地形,土地崎嶇多石,因此墓坑採用隧道式土坑,棺柩橫移入壙,此與臺灣豎坑直式入壙不同。

「進溫」儀式畢,子孫與送葬者悉皆「變裝」,即子孫脫掉孝服,換穿深色衣服,腰繫紅色布帶子。親友亦將白色腰布帶換成紅色腰布帶,女性還會在頭上簪插青草、綠葉,謂之「變紅」。沒有送葬到墓地的親友,一般也都會在奠祭後離去時,自行將白色或黃色胸花摘除,換戴紅花。

葬畢,長子捧遺像返家,須按原路線返回(稱回籠),到家前要「過火」去穢。返家後「安靈」,再次祭拜亡者。此時,喪家要在喪宅或餐廳宴請治喪期間來幫忙及前來弔唁的親友吃「平安餐」,彼此問候、撫慰,強化親族、朋友支持力量。兩天後,子孫再到墓地「巡墓」,祭祀后土與亡者,喪禮至此告一段落。

 

▲ 馬祖仍以土葬為主,下葬前要舉行進溫儀式,然後回籠返家再進行祭禮

 

在冗長的喪禮過程中,喪家經常要準備食物「夕」和「蛋」給來弔唁的親友食用。「夕」是用糯米製成,撒有花生粉的食物,似客家人的麻糬。「蛋」是水煮鴨蛋,福州話「鴨卵」取諧音「壓亂」,有「鎮煞」、「太平」之意。「夕」和「蛋」都是「去煞」、「除穢」、「永保平安」的意思。在馬祖的告別式上,接待處桌上必會擺有「夕」和「蛋」供賓客自行取用。

▲ 馬祖喪禮過程喪家要準備食物「夕」給來奠吊親友食用討吉利

 

> > 馬祖喪葬禮俗特輯(下)百萬喪禮的迷惘與難題

 
用LINE傳送






















◆首例3D複製死者手指紋解鎖手機
◆美國太空葬實錄
◆一個婚禮一個葬禮同場辦彌撒


COPYRIGHT 2009‧本站所有圖文皆受著作權法所保護‧轉載請註明出處
E-MAIL:service@syc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