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觀點,用貴重物品陪葬或焚化祭品,對往生者不但沒有實質利益,也是浪費物資。喪葬的處理宜莊嚴肅穆、簡單隆重,因此不需以貴重物品陪葬或焚化祭品。 圖/楊子佛教禮儀提供
佛教奠禮不需要焚燒金童玉女
人偶無法接引往生者生西,用貴重物陪葬、焚化祭品無實質利益
聖嚴法師於其著作《正信的佛教》中指出,「佛教一切都主張虔誠心的感應,如果心力到了,不用焚疏,必然有用,否則的話,縱然焚化了千百張的字紙,又有什麼用處?」此正是佛教的立場。
佛教奠禮不放置紙紮童男女,佛教更沒有金童玉女及人偶可接引西方之說。
有人言,放置於紙紮靈厝兩側的金童玉女,負責接引往生者魂魄到天界或極樂世界,它們是侍奉觀音大士的善財、龍女,這種說法更是訛傳,不可相信。
宋明以後,由於流行觀音法門,閩南佛教受到影響發展出「觀音菩薩有脅侍是善財童子、龍女尊者」說法。
所謂「接引至西方極樂」,是指修持彌陀法門的人,於臨終時,西方三聖將接引至西方極樂淨土。依據《觀無量壽經》內容,阿彌陀佛發願,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若能執持名號,依其因行果報,往生時阿彌陀佛定會慈悲現前來迎,方式分為上、中、下九品,往生時依照個人的信願行,品位不同,西方三聖就有不同的接引法:或親來迎接,或派遣化佛、菩薩來迎接。
總之,以佛教的觀點,用貴重物品陪葬或焚化祭品,對往生者不但沒有實質利益,也是浪費物資。喪葬的處理宜莊嚴肅穆、簡單隆重,因此不需以貴重物品陪葬或焚化祭品。
正信佛教的做法是:開導往生者萬緣放下,勿增添對世間的掛念,勿對身外物執著,可轉用在幫助貧困的人,或者以清淨心供養三寶、培福積德,如此皆合乎佛教精神。
一場正信的佛化奠禮,是需要每一位家屬都具有正見,深信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世間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善護其心,以善行、修持力,來給予亡者離苦得樂的利益。
我們展望紙紮金童玉女的起源,看見它是封建時代奴役下的產物,到現今的臺灣,已是民主人權時代,但不管我們的社會型態怎麼變遷,喪葬最看重的核心,仍然是親情與孝道的本質,「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與其焚紙人給亡者作伴以表孝心,不如於生前多多陪伴關懷親人,珍惜活著的時光,相聚無憾!
金童玉女紙紮祭品
儀式 |
舊慣 |
現代 |
佛教 |
金童玉女 |
紙紮人的葬儀,起源用童男童女「殉葬」,古人認為尚未成年的童男女,有靈根及純淨仙氣,與之一同陪葬,有助其死後成仙。之後用人偶或紙紮替代,直到康熙,人殉習俗才完全終止。
|
現代的紙紮物品花樣百出,甚至金童玉女的臉部是塑膠做的,將其焚燒會造成環保問題,也影響到公共安全。減少焚燒對人體健康有害、對大自然環境有害的殯葬物品,就是實踐殯葬環保。
|
佛教奠禮不放置紙紮童男女,佛教更沒有金童玉女及人偶可接引西方之說。我們應重視親情與孝道的本質,與其焚紙人給亡者作伴以表孝心,不如於生前多多陪伴關懷親人,珍惜活著的時光。
|
楊子佛教禮儀台北服務處/整理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