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佛教禮儀提供 / 圖:佛教沒有鼓勵引魂的教法,若做佛事迴向,無論亡者處於何處,都能受到法益。
招魂幡(佛教篇)
人死後不等於為鬼,做佛事迴向,亡者何處都能受到法益,回歸正信佛教奠禮,現代不須使用
現代佛教奠禮不須用「招魂旛」。
為什麼呢?「招魂旛」是傳統喪葬儀式上專門用來引魂的旗子,民間信仰認為人死之後就變成鬼,而佛教指出,人死後不等於為鬼,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性。因為眾生依據所做的善惡行為,產生作用力而投生六種世界:三善道(阿修羅、天神、人)與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所謂的鬼,也只是整個法界的眾生之一,一樣在六道之中。祭祀只對鬼道起作用。死亡後若很快投生或解脫輪迴,也引不到魂。
再者,佛教不認為有一個永恆實在的「我」,世間一切皆是因緣生、因緣滅,生滅無常,依眾緣和合而有「因(生起)、緣(旁助)、果(結局)、報(由業因招感結果成效)」,因此哪裡有一個「我的靈魂」。
聖嚴法師在《正信的佛教》開示:「佛教雖不承認靈魂的觀念,……佛教的精神界,是用一個『識』字作為命名,小乘佛教只講六個識(編按: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以第六識作為連貫生命之流的主體,大乘佛教增加兩識,共有八識,是以第八識作為連貫生命之流的主體。……實際上,八個識的主體只有一個,由於功用的劃分而給了它們八個名字,因為前七識的為善為惡,都會把帳目記在第八識的名下;第八識是一切業種業因的倉庫,這個倉庫的總管是第七識,搬進搬出是第六識,製造作業是前五識。」
佛教以「往生」為死的代用詞,往生指轉生到諸佛淨土中。佛法的救度是人死後的四十九天之內,在「中陰身」過程,能有親人及用佛菩薩的力量,為亡者做佛事迴向,亡者就會有感應,依其業緣或信願再次轉生到三善道,或者諸佛淨土中。
三界中,欲界、色界眾生皆有中陰身,只有上善、重惡的眾生,死後立即往生淨土,轉生善道,或直墮地獄、餓鬼等惡道,因而沒有「中陰」階段。
佛經說明中陰身是一種意生身,是「依意求生得化身」,具有一些神通,依各種喜愛的氣味來維持和營養身體,經常喜好尋察當生之處,不受有形空間地物的阻隔約束,來去自如。
若遭逢意外橫死、不知自己已死亡者,無法很快投生,此階段引魂可能有功用。因為亡靈是隨心所動,佛教徒透過親人的心力和佛菩薩的感應力,不需到事故現場召請,也不用招魂旛為媒介,就能幫助亡者,只要至誠為亡者念佛、誦經迴向,或為其參加法會立牌位,中陰身都能感應到親友、助念者的心念,以及佛力接引的力量。
最後總結,正信的佛化奠禮──
- 具備五蘊觀:佛經沒有鼓勵引魂的教法,皆分析我人眾生的身心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和合而成。
- 六道的投生:不知亡者去向,招魂不一定有用。
- 救度的力量:做佛事迴向,無論亡者處於何處,都能受到法益。
- 不主張招魂:不否定引魂的功能,但正信佛事就能幫助亡者,故不須隨俗引魂。
佛教自傳入漢土,也曾出現隨順民間習俗的一些做法,現代佛教徒應共同來改變不正信的佛教禮儀,以及不合時宜的喪禮習俗,讓佛法慈悲智慧的本質重新展現。
以上資料出自:
楊子佛教禮儀官網:【招魂幡真的能引魂嗎?招魂儀式何來?】https://www.leniency.com.tw/funeral-knowledge-9
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出版
釋慈怡主編‧1988‧《佛光大辭典》線上版‧臺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招魂旛
儀式 |
舊慣 |
現代 |
佛教奠禮 |
招魂旛 |
先秦時期儒家的「復禮」,即所謂的招魂,由親屬取亡者衣服執行,是確認死亡的儀式。
|
宗教人士用白布製成「幡仔」,長約90至120公分、寬約20至30公分,幡上方書寫特殊符文、亡者姓名及出生與死亡年月日,綁在帶有枝葉青竹上,下葬除靈以後火化。
|
人死後不等於為鬼,做佛事迴向,無論亡者處於何處都能受到法益,因此正信佛教奠禮不須用「招魂幡」。
|
楊子佛教禮儀台北服務處/整理撰文‧1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