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爐」的時間大部分是三年喪期到了才進行,現代有的人因為忙碌,會在「對年」後擇一個吉日。 圖/楊子佛教禮儀提供
三年合爐的喪葬禮俗(現代篇)
入祀神主龕內合香火,象徵新亡與祖先共同生活,子孫搓湯圓、貼紅對聯,表示除服復吉
現代的「合爐」基本仍延續先民的做法,從家中亡者牌位的香爐取一些香灰倒入公媽爐中,另自神主爐中移三支香入公媽爐,並將亡者的姓名、生卒年月日、名諱、小傳、世次等資料題書寫入祖先牌位內,再將神主牌位火化。
神主牌位若安奉於寺廟、納骨塔,合爐當日一樣也要舉行祭祀,傳統是供奉一副牲醴,若在寺院道場舉行就要備辦供果、素菜。傳統做法是牲醴中要有雞,意謂「起家」;三碗紅圓表示亡者即日起與歷代祖先團圓,年節同受子孫祭祀;還有發粿、菜飯,其菜餚用碗公裝盛,與做七時用飯碗裝的有所區別。家中原本當作神主爐的碗公,此時要洗乾淨裝滿紅圓仔,以求吉利,祭祀結束即完成合爐儀式。
「合爐」的時間大部分是三年喪期到了才進行,現代有的人因為忙碌,會在「對年」後擇一個吉日,也有少數人同時分上下午來進行合爐儀式。
舊俗是不將靈桌留過一個新年,若對年之後找不到好日子做三年,可以採「寄爐」的方法,先撤除靈桌,將神主灰及爐灰裝在一只紅布袋內,袋外寫上亡者的名諱,自神主爐中抽三支香串住香火袋,斜插在公媽爐中,男性斜插在大邊,女性斜插在小邊,等到有吉日才將香腳扶正,香火袋燒除,再做紅圓、牲醴等祭拜,並將亡者名諱寫入祖先牌位內。
合爐時除了搓湯圓祭拜之外,還要貼紅對聯,表示除服復吉,祭拜時要告以亡者,今日將其靈位入祀神主龕內,回歸與祖先生活。
合爐之前逢年節不可做年糕,端午、中元不可綁粽,家中因有喪事的穢氣也不能拜天公。
以上資料出自:
《慎終追遠──台灣喪葬禮俗源由》魏英滿 陳瑞隆 編 世峰出版社
《現代國民喪禮》內政部 著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網路版: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1576
楊子佛教禮儀台北服務處/整理撰文‧11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