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有共識最重要,不論是依照遺囑,或依亡者的喜好,選擇準備亡者生前喜愛的衣服當作壽衣。 圖/楊子佛教禮儀提供
壽衣的轉變(現代篇)
分中式和西式兩種,也可依生前服做壽衣,顏色上不採用黑色,合乎心意或尊重遺囑來準備
如今是人人平等的民主時代,所以早年先人為亡者遺體換衣服的套衫、張穿時頭戴斗笠、腳立矮凳的習俗已不復見,家屬大都在嚥氣前就為病者沐浴更衣。
一般業者會要求喪家購買新的壽衣,所提供樣式與材質各家都不一樣,一般分中式壽衣和西式壽衣兩種,中式壽衣男性是長袍馬褂,女性是鳳仙裝,屬莊嚴的款式;西式壽衣男性是西裝,女性是洋裝,顏色上不採用黑色,而選用亮麗、鮮艷的紅色。
自己製辦壽衣的人,材料中不可有帶「洋」字,因和陽字同音,不適合亡者穿著。也不可選用「緞子」,這和「斷子」同音而不用。衣袖要長過手指,將手完全蓋住的長度,將來子孫才不會成為討飯。
壽衣價格一般約台幣五千元至一萬元不等,視其材質而定。當裁縫師做好壽衣,一定要給紅包並吃雞蛋茶。若是往生了才製作壽衣,則要付雙倍工資並附手巾。
此外,還有依亡者年紀來穿著壽衣數的習俗,亡者年紀愈大,壽衣數愈多。臺灣目前常用的壽衣,算層不算件,一樣取單數代表吉利之意。51至70歲會穿五層,71至90歲會穿七層,91歲以上會穿十一層,甚至百歲人瑞穿到十三層壽衣。
壽衣上衣稱「領」,下衣稱「腰」,即上衣有三、五、七、九領,下衣有三腰、五腰等之分。一般是五領或七領或九領,或把衣服內裡也算進去,就有「五領三腰」的說法。
貼身內衣褲稱作貼肉綾,一般由女兒準備,代表女兒貼心。
現在很多人不一定購買傳統型壽衣,家屬彼此有共識最重要,不論是依照遺囑,或依亡者的喜好,選擇準備亡者生前喜愛的衣服當作壽衣,也可以在其衣櫃挑選平日裡喜歡穿著的、或捨不得穿的衣服當作壽衣。
為了愛護地球、響應環保,要穿入殮的壽衣務必要注意其材質,最好選用天然的衣料,才不會造成環境汙染,同時以避免遺體發生燒化不完全現象。
另為維護亡者隱私與尊嚴,包括穿壽衣前進行的沐浴洗身、更衣、化妝,都應由與亡者相同性別的人員進行服務。
以上資料出自:
《慎終追遠──台灣喪葬禮俗源由》魏英滿 陳瑞隆 編 世峰出版社
《現代國民喪禮》內政部 著
楊子佛教禮儀台北服務處/整理撰文‧11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