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金字塔 ----- 西夏王陵
西夏是十一世紀初以黨項羌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裏”,最鼎盛時期面積約83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內蒙古西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新疆東部及蒙古共和國南部的廣大地區。前期與北宋、遼平分秋色,中後期與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據西北兩百年”。自1038年李元昊在興慶府(銀川市)稱帝建國,於1227年被蒙古所滅,在歷史上存在了189年,經歷10代皇帝。
西夏陵又稱西夏王陵、西夏帝陵,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所在地,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坐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郊賀蘭山東麓,距市區大約35公里,營建年代約自11世紀初至13世紀初。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黨項族文化有機結合,構成了中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在中國11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西夏王陵是惟一的以單一的帝王陵墓構成的景區。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為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是中國最大的西夏文化遺址,也是寧夏最重要的一處歷史遺產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觀。
西夏王陵為西夏王朝歷代皇帝的寢陵,雖然已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但骨架尚存,宏偉的規模,嚴謹的佈局,殘留的陵丘,仍可顯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時代氣息和風貌。神秘的西夏王陵是領略西夏文化、尋古探幽的旅遊勝地,它以誘人的魅力和與中原地區迥然不同的西夏文物古跡而具有無限的吸引力。1988年,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1月,正式啟動西夏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
西夏陵規模宏偉,佈局嚴整,每座帝陵由闕台、神牆、碑亭、角樓、月城、內城、獻殿、靈台等部分組成。陵區總面積50多平方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平坦開闊,海拔在1130米至1200米之間。其規模與北京的明十三陵相當。初建時每個陵園均有地下陵寢、墓室、地面建築和園林,獨立占地都在10萬平方米左右,形制與佈局大體相同。50餘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隨著崗丘壟阜的自然起落,布列著9座帝王陵墓和200多座王侯勳戚的陪葬墓。一座座黃色的陵台,高大得像一座座小山丘,在賀蘭山下連綿展開,在陽光照映下,金光燦爛,十分壯觀。陵園地面建築均有角樓,門闕、碑亭、外城、內城、獻殿、塔狀陵台等建築單元組成,平面總體佈局呈縱向長方形,按照中國傳統的以南北中線為軸,力求左右對稱的格式排列,構成了中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西夏建築形式。
西夏王陵內現存9座帝陵,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獻陵、顯陵、壽陵、莊陵、康陵,坐北面南,按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次序。左為昭,右為穆;父曰昭,子曰穆)葬制排列,形成東西兩行。有254座陪葬墓。北端有一處三進院落建築遺址,為陵邑(或宗廟)。東部邊緣有磚瓦窯、石灰窯遺址,為陵區窯坊。西夏王陵每座帝陵陵園均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占地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高大的闕台猶如威嚴的門衛,聳立于陵園最南端。碑亭位於其後,這裏曾停放著用西夏文、漢文刻制的歌頌帝王功績的石碑。碑亭後是月城,南牆居中為門闕,經門闕入月城,這裏曾置放有文官、武將的石刻雕像。月城之北是陵城,陵城南神牆居中有門闕,經門闕入陵城,陵台偏處陵城西北,為塔式建築,八角形,上下各分為五級、七級、九級不等,外部用磚包砌並附有出簷,為磚木瓦結構。陵台是陵園中的主體建築。在中國古代傳統陵園建築中陵台一般為土塚,起封土作用,位墓室之上。但西夏陵台建在墓室北10米處,不具封土作用,其形狀呈八邊七級、五級、九級塔式,底層略高,往上層層收分,是塔式陵台,為夯土實心磚木混合密簷式結構,且偏離中軸線矗立,這在中國建築史上無前例,是黨項族的創造。塔式陵台前有獻殿,用於供奉獻物及祭奠。陵台至獻殿有一條魚脊樑封土,封土下為墓道。帝陵墓室在墓道北端,位居陵台南10米處,為三室(主室,左右耳室各一)土洞式結構,墓室四壁立護牆板,墓內有朽棺木,為土葬。陵城神牆四面居中有門闕,神牆四角有角台,表明了陵園的兆域地界。有的帝陵還圈有外城,有封閉式、馬蹄形式和附有甕城的外城。基本格局在仿宋陵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西夏王陵三號陵是西夏王陵九座帝王陵園中占地最大和保護最好的一座,考古專家認定其為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泰陵”。陵塔位於墓室的正後方,為中原地區陵墓所未見,反映了西夏貴族特殊的葬俗。王陵中出土的西夏碑礎、墓碑、鎦金銅牛和骨灰木盒,都以其真實的資料再現了絢麗多彩的古西夏文化歷史。另外,在陵城東南角闕和東門發現的用於建築裝飾的栩栩如生的“妙音鳥”(佛經上稱為迦陵頻伽)、從各地徵集的具柄銅鏡、西夏陶瓷等文物令人大開眼界,也讓遊客讚歎不已。
(資料來源:中央日報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41&docid=102076712)
(作者:甘肅 李芷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