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五場「死亡咖啡館」活動全記錄
2014-12-09 台北-樂終雅集 (活動相簿)
臺灣第五場「死亡咖啡館」活動(本活動由金寶山慈善基金會主辦)已於103年12月9日(二)下午2點到5點,在台北市澐知道咖啡館圓滿結束。25位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參加者齊聚一起,共享特別的「下午茶」時分,輕鬆的談生論死。
為了讓大家心情沈澱下來,聚焦在本次活動議題上,活動一開始大家便一同欣賞一段12分鐘的小短片,短片內容有三段,提出了人們面對死亡的心態、喪親的悲傷和臨終遺憾。
第一段提到人對於死亡這件事似乎不容易做好準備,即使知道親人已經到了末期,心情還是起伏很大,除非心理做好準備,否則很難坦然面對。提醒大家思考:這輩子你第一次想到死亡是什麼時候?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對死亡產生什麼想法?你曾經經歷跟死亡有關的事件嗎?當時的你有什麼感覺?死亡帶給你、我怎樣的衝擊和震撼?而面對死亡,誰又能做好準備……
第二段提到,當死亡真的到來時,悲傷很快地就籠罩著我們,沒有預告,沒有喘息的時間,面對悲傷我們究竟該如何自處?幾乎大部分的人都是孤寂無助的走過無數悲傷的白天晝夜,獨自體味「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滋味。只有走過悲傷,才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第三段則提醒:每個人都知道也都會說:人要活在當下,可是,生活中總有很多事牽絆著我們。忙!忙!忙!是我們怕面對生死的最大藉口。你可曾想過:如果你只能活到明天,你這輩子到底值不值?你還有什麼事沒有完成?你又錯過了什麼事?國外有一位護士針對1000位臨終病人進行調查,發現大部分的臨終病人,在生命盡頭最後悔的五件事是……1. 我希望當初我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我過的生活。2. 我希望當初我沒有花這麼多精力在工作上。3. 我希望當初我能有勇氣表達我的感受。4. 我希望當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聯系。5. 我希望當初我能讓自己活過開心點。
今天很高興、也很榮幸跟大家一起共享這個「特別」的下午茶時光。我們知道,死亡有三個大的面向,一是他人的死亡,一是你的死亡,一是我的死亡。「他的死亡」像醫護人員、殯葬從業人員、救護車人員等,平日大部份接觸的就是別人的死亡;「你的死亡」指的是關係距離比較近的親友、家人;「我的死亡」則是自己要面臨的生命大事。
從很多的實際案例中顯示:教生死學的老師、醫護人員、殯葬從業人員、救護車人員等在面對親人死亡和自己的死亡時,不一定能比其他行業的一般人來得「高明」,這真的是很弔詭的事。依照常理,這些人員看得多、面對得多,理當比一般人豁達得多,應該「看開了」不是嗎?但往往不是的。
去年在大陸有一名教授生死學的老師自殺了,引起海峽兩岸學界的震憾;有一些殯葬從業人員在面對親人或自己的死亡時,也常常不知所措,心裡同樣很糾結;趙可式教授寫了一本書《醫師與生死》,書裡面說,醫師當得越久會發現,醫學是有極限的;醫師不是神,他只是一個凡人而已。有醫生說「祖父母相繼過世,連續三個月我無法替人開刀」、「巡房時,經過末期病人的病床,我選擇刻意繞開,因為我害怕。」、「病人不該死,是被我開刀到死」、「每一次病人的離去,都給了我無形的學習;很幸運的就是說,每一次都會接受到刺激。」
最近有一部記錄片叫《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這是一部記錄遺體捐贈的片子。片中輔大教授解剖學的老師,在校內非常鼓吹大體捐贈的活動,但對親人想捐大體的想法卻無法接受,關於自己這樣的想法,她感到非常抱歉…她想著自己五年前回答父親的一席話:「我沒辦法接受爸爸過世後,成為解剖堂上的一具教材。」媽媽也想捐贈大體,她開始思索為何不能成全母親的想法?她也再度認真體會父親在世時為何想捐贈大體。
看完這個影片,請問:
「如果你面臨一位臨終的病人,你該做些什麼?你又能做些什麼?」
「當你面對臨終者的家屬,除了告訴她準備後事,你能建議她在臨終階段如何關懷親人嗎?你懂她的悲傷嗎?你該做些什麼?你又能做些什麼?」
「當我們在幫家屬規劃處理後事時,你確切知道哪些儀節能讓家屬盡哀嗎?有沒有可能你安排的儀節反倒『加深』家屬的哀傷?」
「一位專業的禮儀師(禮儀從業人員)在面對哀傷的家屬時,應該如何表現才算適度?可以紅眼眶嗎?可以流淚嗎?可以抱著家屬哭嗎?該如何給予悲傷的撫慰和提供關懷?」
「當我們面對自己的親人和自己的死亡時,又有什麼不同的表現?是慌張?一樣害怕?還是自在、坦然?」
有兩位參與者分別分享信仰的力量,由於本身對於宗教有虔誠的信念,即便面對自己意外事故深受重傷,仍然是非常地鎮定,也因此體悟到「生命就在呼吸之間」,等到死亡後做任何準備都來不及,活著的時候好好地體會、享受生命,對生命才有貢獻。
一位參與者前幾年因不明病因長期住院,醫生查不出原因也無法有效治療,也曾經歷過沮喪、懷疑、難過、最後面對的階段,做好心理準備、寫好遺囑、安排好身後事,並樂觀、坦然地接受死亡的來臨,幸好最後開刀有效治療痊癒,因此更加珍惜生命與樂於幫助有喪親與類似經驗的人。
一位殯葬從業人員分享,無論自己能夠如何坦然地面對死亡,但喪親的哀傷依舊是長久也無法平復的。
另一位參與者提到第一次面對死亡是小學,第一印象是感到恐怖,因為周遭親人非常地恐慌,面對死亡也因忌諱不准小孩子多問,因此令她一直感到害怕,認為從小就應該教導正向且正確的觀念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