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已舉辦8百多場的「死亡咖啡館」活動,將於10月24日於臺灣首度舉辦。主辦單位臺灣殯葬資訊網指出,舉辦此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打破傳統對死亡的恐懼和禁忌,希望藉由輕鬆的談話方式,讓參與者能自在、坦然的面對生死。
臺灣殯葬資訊網指出,「死亡咖啡館」活動最早起源於英國,活動發起人Jon Underwood因關注生死議題,於2010年11月某天在翻閱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 newspaper)時,閱讀到一篇由Bernard Crettaz所撰寫,有關人們對死亡態度的相關報導後,啟發了他邀請親友共同探討死亡的理念,之後,「死亡咖啡館」的舉辦構想便由此誕生。
Jon Underwood的第一場「死亡咖啡館」,是在他自己的家裡舉辦的。他邀請了幾位親朋好友,以輕鬆、自然的方式聚在一起聊生死,成員們毫無禁忌,沒有避諱,用一種健康、正面的態度談論有關生命和死亡的話題。同樣參與活動時任心理治療師的Jon Underwood的媽媽Sue Barsky Reid,在參與活動後啟發了自我對死亡的更深層想法,自此給予Jon Underwood更多、更具體的建議,這樣的理念便開始獲得各地人們的響應與發揚。
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已舉辦過8百多場,其中美國舉辦5百多場最多,英國138場,亞洲地區新加坡、韓國、香港、北京也都已開始舉辦。臺灣則將於民國103年10月24日在台中市美術園道「叛逆因子」咖啡館舉辦第一場「死亡咖啡館」活動,報名限25人,五天內即額滿,民眾報名踴躍。
臺灣殯葬資訊網說,「死亡咖啡館」是活動名稱,並非指的是咖啡館。未來如果活動繼續舉辦,也不一定侷限在咖啡廳舉辦,可能在茶館、校園、社區、公園、辦公室,甚至美麗的墓園等處所。
該網站指出,為了讓參與者能盡情表達、自在參與,每一場報名人數限制25人,超過人數,即延至下一場。目前預計本年度10月至12月各舉辦一場。
死亡是生命循環的自然現象,國人應建立坦然、正向的面對態度,透過在咖啡館、茶館或休閒場所輕鬆談論,能有效打破許多禁忌和恐懼。臺灣殯葬資訊網帶頭舉辦此活動,希望能帶動生死教育風氣,讓國人更重視死亡教育,讓生命更自在、更美好。(圖為新加坡舉辦「死亡咖啡館」活動情形)
《臺灣殯葬資訊網》103/10/12
活動連結:http://www.funeralinformation.com.tw/Detail.php?LevelNo=3496